“大處方”能否指引醫改大船的“航標”?
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會議強調,近期要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入手,重點抓好五項改革:一是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醫改討論已進行了多年,新醫改是相對于舊醫改而言的,那么新醫改是否能帶來新氣象,從而催生新機遇呢?“處方”必須“對癥”。令人遺憾的是,在當年推出以醫療商業化、產業化為導向的改革方案時,被業內定為“關門決策”,并且最終不得不承認醫改“總體講不成功”的現實。 關于新醫改,筆者認為,這還僅只是一張“大處方”,還不能真正地應用于“臨床實踐”。醫生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必須充分熟悉病人的病史、病情,才能做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同樣,國務院即將出臺的新醫改方案,為“看病難、看病貴”開出的“處方”,還必須進行更廣泛、更充分地搜集民情民意,并進一步制訂更具體、更詳細的子方案、小處方,才能解決實際問題,使看病不再難、不再貴。 如果說,醫療體制改革新方案是一艘將要起航的艦艇,那么它的前進方向需要依靠航標來引領。而醫改大船的“航標”只能是民意,讓底層民眾的看病難實情得到真實、及時、全面的表達,才能承載起這個大任,對癥下藥,惠及黎民百姓。 總編輯:FeL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