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我國揭惡性腫瘤血道轉移之謎 【?2006-03-28 發布?】 臨床報道
日前,天津市腫瘤醫院病理學專家孫保存教授等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雙向分化惡性腫瘤血液供應獨特的模式--血管生成擬態,揭示了高度惡性腫瘤血道轉移之謎。這是孫教授所主持的“雙向分化惡性腫瘤血管生成擬態及其分子機制”研究課題的最新發現。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目前每年平均約有150萬人新患腫瘤,每年約有80萬人死于腫瘤,而其中死于腫瘤復發或轉移的占83%,控制復發和轉移是當今腫瘤治療的最大難題之一。惡性腫瘤需要血液供應才能持續生長和發生血行轉移。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從血管內皮來源的新生血管是腫瘤獲得血液供應的唯一途徑,臨床治療主要以血管內皮細胞為靶點,使用內皮抑素及血管抑素等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惡性腫瘤,但仍有一半以上的腫瘤病人因復發和轉移致死,尤其是黑色素瘤的病人血道轉移率達到六成。 以孫保存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在腫瘤血管生成研究領域獲得三大重要發現。 首先,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雙向分化惡性腫瘤組織中存在血管生成擬態。從細胞水平、亞細胞水平、蛋白水平等多角度定位研究,結果表明雙向分化惡性腫瘤組織中存在血管生成擬態。雙向分化惡性腫瘤,即具有上皮和間葉兩個方向分化、獨特排列方式、分泌細胞成份的能力及易血道轉移等特點的惡性腫瘤,包括長在肢體、胸腹腔、眼眶和生殖道的黑色素瘤、滑膜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間皮肉瘤等。血管生成擬態即模擬血管形成的狀態,這種供血模式沒有血管內皮細胞的參與,腫瘤細胞通過自身變形與細胞外多種成份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結構,形成輸送血液的管道系統,建立這種特殊的腫瘤微循環,并可與原有的血管相連通,使腫瘤獲得血液。 該研究成果在雙向分化惡性腫瘤血道轉移分子機制領域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的解釋了以往抗內皮治療無效的原因,豐富了腫瘤血液供應理論,并為進一步開發針對腫瘤血管生成擬態新的基因治療提供依據。同時為患者進行早期個體化診療提供線索,從而為預防惡性腫瘤的復發,抑制血道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奠定了重要基礎。 /**/
更多關于 惡性腫瘤血道轉移 的新聞《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