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影像導航系統輔助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是安全、可行的,通過術前規劃,可以使股骨、脛骨隧道位置更精確。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后關系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人的正常功能活動。 中華外科雜志二月第二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 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共行X線影像導航系統輔助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30例(導航手術組),同期使用傳統關節鏡手術技術重建前交叉韌帶40例(傳統手術組),術前進行股骨、脛骨隧道理想位置的設計。術中C臂透視機獲得正側位影像后傳輸入計算機系統形成虛擬工作界面.膝關節周圍分別固定股骨、脛骨追蹤器。手術工具裝配追蹤器。經過注冊及校準后,導航系統通過捕獲追蹤器發射的信號實時跟蹤手術工具的位置方向,并疊加在工作界面上,達到導航的目的。本文對導航手術組進行總結,術后進行脛骨隧道位置測量,并與傳統手術組進行比較。探討X線影像導航系統輔助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的可行性和隧道位置的精確性。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張輝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術后測量,導航手術組脛骨隧道位置平均值45.90%(41.00%~49.80%,標準差2.36%),傳統手術組脛骨隧道位置在41.05%(范圍25.00%~54.00%,標準差6.01%),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導航組的平均手術時間較傳統組延長20 min,透視次數為4次。術后短期隨訪(1~3個月),兩組膝關節穩定性無明顯差異。 因此可見 X線影像導航系統輔助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是安全、可行的,通過術前規劃,可以使股骨、脛骨隧道位置更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