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干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癥。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干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干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全世界每500人中就有1人受此病困擾。目前的治療方法大多是通過藥物來提高多巴胺的水平,但效果勉強,且持續時間很短。 干細胞是一種基原細胞,可以發展成為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人們一直期望由此找到一種根治帕金森病的辦法。該小組發表在近期的《美國自然科學進展》雜志上的報告稱,從流產嬰兒的腦中分離出干細胞,在實驗室中使其大量生長繁殖,然后將培養好的干細胞注入患有嚴重帕金森病的猴子的大腦里。在治療前,猴子只能用手掙扎著在別人的幫助下移動,有時甚至根本不能動彈,但在治療2個月后,猴子不僅可以走動,還可以自己進食。小組成員之一、神經科學家理查德?斯得曼說:“它們盡管不如正常的猴子那樣好,但治療的效果是令人激動的。對那些初患此病或病癥較輕的猴子,效果會更好。”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利用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帕金森病曾遭遇過挫折,原因是一些接受治療的病人出現不能控制的抽搐。從那以后,大量的研究工作放在培養和純化干細胞上。南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的保羅?圣博格指出,此項研究中使用的干細胞與以往不同,它來自生長一周而不是一天的胚胎,也沒有加入生長促進基因,因此移植后不會產生腫瘤,這可以消除人們對其安全性的擔心。 最令人驚奇的也許是這些移植的干細胞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研究人員發現,只有一小部分干細胞發展為能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這尚不足以取代所有因病而失的神經元。但是有一部分干細胞發展成為新型細胞――一種能產生神經營養物質的支持性腦細胞。研究人員觀察到,大量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并不是直接由移植的干細胞發展而來。這說明,干細胞的植入給神經元的復活和血管生長注入了“強心劑”,同時減少了炎癥和神經元的退化,從而幫助大腦自我療傷。 英國神經科學家約翰?森德恩說:“過去一直認為,植入的干細胞通過取代受損的細胞而起作用。現在看來,它們做的還不止這些,干細胞實際上是接通了大腦先天的修復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