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上海召開的首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上,專家紛紛呼吁:對冠心病介入治療進行準入規范,冷靜選擇、科學開展,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目前,上海有30家醫療機構獲得開展冠心病心臟介入治療的準入或暫準入資質,后者指僅在病人心肌梗死等急診特殊情況下開展介入手術可獲得醫保給付。全市去年一年的手術量高達8000例左右,在全國位居前列,95%的介入治療運用先進的藥物洗脫支架,手術后病人心臟的再狹窄發生率在10%以下。 上海市心臟介入質控中心主任、瑞金醫院沈衛峰教授介紹說:目前上海普遍使用的心臟介入藥物洗脫支架中,國產的約1.4萬元,進口的約2.7萬元,如果手術只需要置入一個國產支架,整個手術費用最少在3萬元。對于一些穩定性好的患者,完全可以考慮藥物治療或使用傳統的金屬支架。“研究表明,藥物洗脫支架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是對總體死亡率并不產生明顯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魏盟教授補充指出:出于展示技術實力、追求經濟利益、自身技術水平有限等多種因素,有的醫生在病人血管僅發生30%-40%的狹窄時就開展介入治療,或者過多置入支架。個別醫療機構一起普通心臟介入治療的費用高達7萬元。 在會同衛生、醫保等部門規范心臟介入治療臨床指征的基礎上,上海市心臟介入質控中心每年對獲準開展介入治療的醫療機構進行3次檢查。由于過度治療、并發癥多等原因,去年上海有1家開展心臟介入的醫療機構被降級為暫準入資質,3家受到嚴重警告。 東方心臟病學會議由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心血管病學會主辦,上海16家知名醫院協辦,9個論壇涉及高血壓、心力衰竭、冠心病介入、動脈粥樣硬化等各個方面,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名醫生參與專題探討、手術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