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創傷性腦損傷后早期腸黏膜屏障功能即受損,腸黏膜通透性增高,細胞間緊密連接增寬可能是其形態學基礎。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也稱腦外傷,是指由創傷引起的腦組織損害。 中華消化雜志二月第二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將雄性Wistar大鼠64只,均分為創傷性腦損傷組和假手術對照組,再分別按術后6、12、24和48h時相點分為4個亞組(n=8);偶氮顯色法鱟實驗定量測定門靜脈血內毒素水平;熒光顯微鏡檢測腸系膜淋巴結、肝、脾、胰、肺和腎組織勻漿中標記的大腸桿菌移位率;觀察腸黏膜組織病理及掃描和透射電鏡下超微結構的變化。數據采用t檢驗。探討創傷性腦損傷后大鼠腸黏膜屏障的應激性變化及其發生的形態學基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消化科王燕斌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損傷后6h,腦損傷但大鼠內毒素水平即開始升高,為(0.382±0.014)Eu/ml,12h為(0.466±0.018)Eu/ml,24h達高峰,至(0.478±0.029)Eu/ml,此后回落,48h為(0.412±0.036)Eu/ml,仍未降至正常,與對照組各時相點內毒素水平(0.102±0.007、0.114±0.021、0.112±0.018、0.108±0.01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多臟器熒光標記檢出大腸桿菌的大鼠數均比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光學顯微鏡下腦損傷組大鼠腸黏膜上皮細胞受損;透射電鏡下可見細胞間緊密連接較對照組增寬。 因此可見大鼠創傷性腦損傷后早期腸黏膜屏障功能即受損,腸黏膜通透性增高,細胞間緊密連接增寬可能是其形態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