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仍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其他非手術治療方法可以提高二期手術切除率。延時性肝轉移患者的手術切除率和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同時性肝轉移患者。 結直腸癌是一種起源于大腸粘膜的惡性腫瘤,約2/3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的交界處。 中華腫瘤雜志一月第一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回顧性分析363例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病史特征,隨訪其生存結果。評價不同治療方法以及肝轉移發生時間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生存率的影響。 許劍民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復旦大學大腸癌研究中心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363例患者中,同時性肝轉移160例,延時性肝轉移203例,發生肝轉移的中位時間為(15.0±14.7)個月。同時性肝轉移組和延時性肝轉移組在性別、年齡和腸道原發病灶部位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肝轉移灶特征(累及肝葉類型、病灶個數和病灶直徑)和術前CEA、CAl9-9水平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手術切除肝轉移灶9l例,其中同時性肝轉移組22例,延時性肝轉移組69例,手術死亡率分別為4.5%(1/22)和2.9%(2/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2005年6月31日為隨訪終點,隨訪率100%。同時性肝轉移組和延時性肝轉移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是(10±1)個月和(17±1)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3年生存率分別為5.2%和16.4%(P〈0.01);手術與各種非手術治療(介入、化療、射頻、無水酒精注射和中醫中藥)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26個月和10-17個月(P〈0.01),3年生存率分別為30.2%和0%-16.7%(P〈0.05)。 因此可見手術治療仍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其他非手術治療方法可以提高二期手術切除率。延時性肝轉移患者的手術切除率和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同時性肝轉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