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2型糖尿病口服藥物的利弊分析 【?2007-09-14 發布?】 臨床報道
John Hopkins的Shari Bolen博士和她的同事們在匯總了200多篇對照臨床研究和隊列研究資料后指出,與新藥相比,第二代磺脲類降糖藥和二甲雙胍一樣都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以及心血管其他危險因素。此篇文章已發表在最近一期的《內科學雜志》上。 糖尿病的治療在近幾年已有了很大的進展,像exenatide (Byetta) 和sitagliptin (Januvia)等腸促胰島素類似物作為新一代降糖藥物已成為關注熱點。但自從今年5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雜志》上的一篇薈萃分析顯示羅格列酮會顯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后,研究人員又開始將視線轉移到老藥上來,這也就促使Bolen博士開展評估目前美國市場上治療2型糖尿病藥物的利弊研究。 結果發現,大多數的口服降糖藥(包括噻唑烷二酮、二甲雙胍和瑞格列奈)與磺脲類藥物一樣都能令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個百分點;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降糖化血紅蛋白的作用則相對較弱。此外,另有證據顯示雖然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具有升高HDL的作用(平均可升高0.08~0.13mmol/L),但同時也會升高LDL水平(平均可升高0.26mmol/L左右);而二甲雙胍的降低LDL作用是其他口服降糖藥所沒有的。在體重增加方面,除了二甲雙胍,其他的口服降糖藥都可能令患者的體重增加1~5kg不等。噻唑烷二酮、第二代磺脲類和二甲雙胍都具有輕度降低收縮壓的作用。磺脲類和瑞格列奈更容易導致低血糖反應,噻唑烷二酮導致心力衰竭的風險更大,而二甲雙胍在胃腸道方面的不良反應則更明顯。 研究人員在文章最后指出,研發新藥當然是受到歡迎的,尤其是對于那些藥物控制不良而又不愿意開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而言自然是多了幾種選擇途徑,但不能否認的是,胰島素、磺脲類和雙胍類這三種5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的老藥仍然具有肯定的降糖作用及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的作用。 /**/
更多關于 2型糖尿病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