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Bradford Lowell博士近期發現,腦部神經元可能是胰腺β細胞功能受損和胰島素敏感性減退以外的糖尿病發病機制之一。由肥胖和UCP-2誘導的神經元對葡萄糖感知功能的缺失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研究人員在小鼠的電生理研究中首次發現,下丘腦弓形核中有一半左右的阿片黑皮質素前體神經元在小鼠進食后被激活。研究人員推測,這一激活過程可能與ATP介導的鉀通道關閉有關,因此進一步采用阿片黑皮質素前體神經元對ATP敏感性低250倍的轉基因小鼠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進餐未能激活這些神經元。整體研究顯示,與野生小鼠相比,這些轉基因小鼠(即使是體重正常者)存在糖耐量的異常。在給野生小鼠喂養正常飼料和高脂飼料8周后,研究人員發現,攝入正常飼料組小鼠在葡萄糖刺激下有46%的阿片黑皮質素前體神經元被激活,而在高脂飲食組中,僅有10%的阿片黑皮質素前體神經元被激活。由于阿片黑皮質素前體神經元表達UCP2,研究人員推測其在神經元中發揮的作用與其在胰腺中發揮的作用相似。正常飼料喂養的野生小鼠如通過genipin來阻斷UCP2的話并不會影響其對葡萄糖刺激的應答,但在高脂喂養小鼠中情況就有所不同。另一項采用缺失UCP2基因的轉基因小鼠為研究對象的實驗研究顯示,對這類小鼠而言,無論給予何種飲食,阿片黑皮質素前體神經元對葡萄糖刺激的應答均正常,且不受genipin干預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既往的研究已顯示,增加UCP2活性會引起胰腺β細胞對葡萄糖刺激感知的消失和胰島素分泌的缺失,目前的動物研究發現在大腦神經元中也存在著這一相似的情況,從而為糖尿病發病機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