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我國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新視角與新行動 【?2008-01-21 發布?】 臨床報道
我國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既往歷程 在1958年全國第一次精神衛生工作會議召開后,我國社區精神衛生工作開始起步。在北京、上海、湖南、四川和南京建立了精神衛生疾病防治機構,培養專業人才,制定防治規劃,重點防治重性精神疾病。 到上世紀70年代,我國逐步建立由衛生、民政、公安三部門聯合的精神疾病防治領導小組,開始建立精神病三級防治網絡。此后全國逐步開展社區防治,比較成功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山東煙臺模式。 在“文革”期間,我國的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幾乎停止。文革后,只有上海和大慶保留了較為完整的防治網絡。 我國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新視角與新行動 2001年第三次全國精神衛生工作會議的召開加速了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進展。2003年3月,衛生部組織考察了英國和德國的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同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中澳老年社區精神衛生會議。同時,國家在SARS結束后開始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精神衛生開始積極爭取進入公共衛生行列。 2004年4-5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和北京大學組織考察了墨爾本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決定借鑒維多利亞模式開展我國的新型社區精神衛生服務。 2004年9月30日,國家精神衛生項目作為唯一的非傳染病項目正式進入國家公共衛生項目。2004年12月,獲得中央財政專款項目經費686萬元培訓經費(項目因而被簡稱為“686”)。該項目由中國CDC精神衛生中心具體負責,并成立了國家級工作組和國外顧問組(主要由墨爾本大學的專家組成)。該項目的目的是探討建立適合各地情況的醫院和社區一體化重性精神疾病連續監管治療模式,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社區防治和康復管理工作機制和網絡,最終目的是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 2005年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共建重性精神疾病監管治療示范區60個,覆蓋人口4300多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950多萬,農村人口2400萬。全國舉辦培訓班419個,分級培訓精神科醫師、社區醫師、個案管理人員、街道及派出所人員、患者家屬30574人次,并建立了示范區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統。 到2006年,國家精神衛生項目增加經費至1000萬,2006年5月衛生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監管治療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各省、市、地區和示范區分別成立了相應的項目領導小組,設立了項目辦公室。各示范區均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監管治療網絡,各地的重性精神疾病綜合防治隊伍基本建成,總計人數約為12300名,其中治療組醫師總計579名。所有示范區均指定專人擔任質量管理員,負責數據資料的管理。通過60個示范區的信息站初步建立了示范區聯網的重性精神患者疾病檔案系統。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登記并建檔立卡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有65149例,定期隨訪及康復指導有肇事肇禍傾向的患者21564例,為肇事肇禍且貧困的患者提供免費藥物治療9182例,免費應急處置有肇事肇禍行為者2639人次,免費收治肇事肇禍且貧困的患者近1038例。該項目的目標基本實現。 2007年國家精神衛生項目經費增加至1500萬元,繼續在60個示范區深入開展精神衛生防治工作。目前正聯合香港中文大學一起對項目區進行系統的個案管理培訓。同時,北京、上海和廣州的三家醫院的日間康復站將結合686項目,開展院內康復轉型探索研究,為患者真正回歸社區制定康復標準和工作流程。 在下一個3年中,國家精神衛生項目預計逐步增加預算,深化服務模式改革,同時規范工作程序,細化治療方案,擴大培訓范圍,并強化康復和治療同步進行的觀念,更加關注患者的社會功能狀態,提高社會對精神疾病知識的知曉率,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精神衛生,希望有更多的患者通過此項目真正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
更多關于 精神衛生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