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被妖魔化的醫患關系 【?2008-05-20 發布?】 臨床報道
網站編輯:Humphrey
醫患關系數字調查
中國醫師協會“醫患關系調研報告”顯示:74.29%的醫師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認為當前執業環境“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分別達到47.35%和13.28%。近3年來,平均每家醫院發生醫療糾紛66起,患者打砸醫院事件5.42起,打傷醫師5人;單起醫療糾紛最高賠付額達300萬元,平均每起賠付額為10.81萬元。
2005年底,在“影響小康進程的十大焦點問題”調查中,醫療改革以71.08%投票率名列首位,有43.57%和27.61%的網民對目前的醫患關系表示“很不滿意”和“不太滿意”,對醫護人員服務態度進行評價時,選擇“一般”的人數最多。調查表明,醫生收紅包、開大處方是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2004年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占GDP的5.5%,但政府支出所占比例為16%,老百姓的支出則占55%;我國目前一年醫療衛生費用總支出近7000億人民幣,其中60%以上由百姓自掏腰包;城鎮44%的人沒有任何制度性醫療保障,農村這個比例高達80%;中國內地有48.9%的群眾有病不去醫院就診,有29.6%的病人應住院治療而不住院。
幾個醫患關系的極端事例
希波克拉底誓言說:我要竭盡全力,采取我認為有利于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我不把毒藥給任何人,也決不授意別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醫和生活。無論進入誰家,只是為了治病,不為所欲為,不接受賄賂,不勾引異性。對看到或聽到不應外傳的私生活,我決不泄露。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顯然是一種理想狀態。而事實上,目前的醫患關系究竟是一怎樣的現狀呢?從哈爾濱天價醫院、深圳天價醫院到宿州市立醫院9名患者眼球被摘,再到患者家屬稱博愛醫院成了“奪命醫院”,又到最近發生諸多醫療“回扣”和沈陽一醫院盜取患者骨髓案,有關醫療新聞負面報道,一個連著一個,輿論一邊倒地傾向患者,仿佛醫生已不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而成了喪心病狂的吃人魔王。
一位醫生感慨:某患者看病時,居然帶著錄音筆、攝像機,將醫生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以便隨時“對簿公堂”。這說明,有的患者把醫生當成了潛在的起訴對象。在這樣的環境下,做個醫生真的太難了。醫生心聲:我不愿意收紅包,也不想拿回扣,但是不行,同事不干說完成任務大家都有責任,另外他們擔心我不拿回扣是想舉報。
發生在前不久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一件事頗有代表性。一名家處窮困地區農村的患者在家里人的陪同下來就醫,醫生告訴患者家屬,患者的病情并不嚴重,也無需花太多費用,手術也相當簡單。但患者家屬執意要送給主治醫生三百元的感謝費。為安慰家屬,醫生在再三推脫不下的情況下,收下了感謝費,并鄭重地告訴患者家屬,手術后請自行過來取走好處費。如果一定要感謝,吃頓便飯就可以了。手術相當成功,但患者家屬并未來取走感謝費,第二天,該患者家屬手舉寫有主治醫生的名字的牌子出現在門診大廳。牌子上寫著“XXX大夫,強行索要主刀費,該當何罪!”不久后,醫院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處罰了主治醫生。
以上所述雖是極端事例,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醫患雙方的極度不信任的現狀,患者對醫生處于“防賊”意識狀態,而醫生則在為低收入,高風險,大強度的工作而苦惱,甚至還需防犯個別“刁民”的搗亂。
醫患關系是否有法可依
案例之一:一起交通事故,警察呼叫急救車,急救車醫護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檢查傷者,初步診斷為“腰椎骨折”。根據傷者病情,急救車在35分鐘內將其送到市內有名的骨科??漆t院(三級),傷者最終死亡。傷者家屬將急救車告上法庭,認為急救車不應將傷者送到??漆t院,而應送到附近的二級醫院。但醫院認為當時病人狀況良好,附近的二級醫院技術力量有限,如就近送到二級醫院,二級醫院還需將傷者轉送三級醫院,是否能耽誤時間,家屬是否仍要追究我們為什么不將傷者直接送到骨科??漆t院的過錯呢?
案例二:一位患者到某某醫院做隆鼻手術,手術成功,但患者不滿意,認為沒有達到自己希望的美麗,將醫院告上法庭,法官認為因為手術未達患者滿意,故判決醫院退還手術費。
有沒有院前急救規范標準呢,急救車應在接到呼救后多長時間出車?應當轉送什么級別的醫院?有沒有醫學美容和整形手術成功和操作規范的標準呢,每一個人的審美觀及體質都有不同,應當以什么作為手術和整形醫學美容成功的標準呢?如果僅以某個人的審美標準作為手術成功的標準,那么每一個手術都會不成功。
沒有臨床科研、教學、試用藥品等操作規范和法律保障。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都是醫學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途徑,沒有科研就沒有新的技術開創;沒有教學,醫學人才后繼無人的問題會影響到人民大眾的健康。但是臨床科研試用藥品工和的開展是具有較大的探索和風險性及傷害性的,而教學工作又涉及到患者隱私權和同意權。沒有法律的規范和保障,醫務人員今后很可能為保護自己而不愿開展科研和教學工作,這勢必影響醫學技術的發展。
類似的問題在醫療領域內還有很多,如預防接種和防疫中的問題;欠費患者的治療問題;患者在醫院超標滯留問題等等。當前醫院的現狀即不是一個養老機構,也不是福利機構。例如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停止血液透析可能死亡,不停止透析一年費用幾十萬元,醫院無力承擔。
當醫院發生了以上問題后,誰來判斷尺寸,依照什么來判斷。此外,患者家屬因醫療糾紛糾集眾多人圍困醫院、圍困院長、毆打醫務人員、停尸醫院等問題。雖然也有衛生部和公安部的聯合發文,但是達到什么程度,就可視為違反、擾亂醫院診療正常秩序,應給予什么程度的處理,規定的也不十分明確。
我國是否需要一部完整的醫事法?
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完整的醫事法律,調整和規范醫事領域中的醫患行為。有一部分法學家們認為,醫事領域中的行為屬民事法律調整范疇,沒有必要單獨立法,只需在民事法律中加入一個章節即可。有一部分法學家認為,不需要制定定醫事法,只需制訂醫療損害賠償法即可。
醫療專業人士認為,醫療行為雖然屬于民事法律調整范圍,但是它的專業性太強,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用民法通則調整太原則和模糊。法官因不具備醫學的知識,在審判實踐中很難操作,有時往往很難體現公平和公正。而單獨的一部醫療損害賠償法不能解決現存醫患關系的問題。醫療損害賠償的前提是確定醫療機構的責任,沒有醫療行為的法律規范又如何區分對與錯呢?是非的標準是什么呢?再者醫患關系中,不僅僅只是存在醫療機構的損害賠償、調整醫療機構的行為,同樣還應當有法律規范患者的行為,才能保證醫療行為中正常診療秩序和正常的醫患關系,確保醫學科學技術水平的正常發展,真正體現為廣大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因此,應當有一部獨立的醫事法,對醫患關系中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行調整,確立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設立醫療行為的規范標準,醫療損害的賠償和影響正常醫療行為運行行為的具體處罰項目和標準,確切保障醫學科學技術發展和教學工作開展的法律地位。
當前的局面是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工作為難,不知應如何操作。患者不滿意,無法區分對錯。法官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判斷正誤,很難體現公正。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不分會而鉆營撈錢,諸如此類已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因此應當加快制定涉及醫事領域中各項行為的規范。一整套成熟的醫療行為規范標準是促進醫事法建立的基礎,同時也是確保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保證。
惡劣的醫患關系的背后
今年,5月10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呼吁媒體公正地對待醫務人員,不要歪曲丑化。此言猶在耳時,衛生部又在5月11日的全國醫院管理年工作會議上,坦承目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加。這兩種說法乍一看,仿佛醫患關系緊張是源于媒體與公眾沒能“公正”地對待醫務人員,但事實又是如何呢?在“天價醫藥費”、“走私藥致命”等一樁樁丑聞發生之后,公眾如何能“公正看待”醫生和醫院?但是,醫生和醫院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政府投入少、醫生待遇差、工作強度高、還要承受種種非難……實際上,醫患關系惡化,公眾與醫生都是受害者,那么,到底是誰“害”了他們呢
單純地把問題理解為是醫生的道德低下,對解決實際問題毫無意義?,F實告訴人們,醫生聲望下降的背后,是整個過渡性醫療體制在起作用。近些年,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本身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要讓公立醫院承擔起公益的職責,一方面又沒有給公立醫院增加財政投入,“以藥養醫”就成了醫院運行的不二選擇。醫生在體制下受到經濟指標壓迫,不可能完全“出淤泥而不染”。而院方則常把掙外快等各種經濟指標下到科室和個人頭上。一方面,患者在喊看病難、看病貴;一方面,醫生工作累,收入低。醫患雙方在這一體制中都沒有得利,得到好處的是誰呢?
此次會議上,衛生部呼吁政府增加醫療投入,改變醫院創收機制,從而改變政府投入比例下降所引起的群眾負擔上升,醫院公益性質淡化的惡性循環的局面。會議指出,目前醫院承擔的功能、任務與其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存在矛盾。醫療機構是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著維護群眾健康的重要職責,政府應提供必要的保障。但就現在情況來看,多年來,政府投入嚴重不足,醫院只得通過增加服務手段來增加經濟收益,以維護運行和發展。這種創收機制導致政府投入比例逐年下降,群眾負擔逐年上升,醫院公益性質淡化,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醫院隸屬關系條塊分割,難以對醫療資源實行合理配置,不利于政府部門監管。政府衛生部門對醫院重扶持、輕監管,醫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