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使人的平均壽命減少10~12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士親王醫院的Yang等近日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可以通過一個“全因(function(iterator) { var result = true; this.each(function(value, index) { result = result && !!(iterator || Prototype.K)(value, index); if (!result) throw $break; }); return result; }-cause)風險評分”來確定。該評分系統需要綜合分析臨床常用指標和部分生化指標(Arch Intern Med 2008, 168: 451)。 該前瞻性隊列研究納入了1995年至2005年7月30日香港758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時間中位數為5.51年。研究者統計了所有患者的死亡率,并分析了其臨床檢查和生化檢測結果。 隨訪期間,共有619例患者死亡。因此,該人群死亡率為18.69/1000人―年。患者基線時的年齡、性別、外周動脈疾病、癌癥病史、胰島素應用情況、血紅蛋白水平、體質指數、隨機檢測的尿白蛋白肌酐率和估計腎小球濾過率均為所有原因死亡的預測因子。研究者用這些預測因子制定了針對所有原因死亡率的風險評分方法。用該方法分析上述人群,得出的結論與實際結果沒有顯著差異(P>0.70)。研究者用受者工作特性(ROC)曲線下面積來考察該方法預測各種原因死亡時的有效性,發現該風險評分用于預測循環和呼吸系統原因死亡時,ROC下面積均為0.85。 研究者認為,該風險評分可預測糖尿病患者的人群死亡率,但是在臨床推廣前還應進一步評估其準確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