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肝膽外科2004年2月上旬成功為一例脾臟重度腫大、凝血功能障礙并有上腹部手術史的患者實施了完全性腹腔鏡脾臟切除術,突破了腹腔鏡手術的禁區,為拓寬腹腔鏡臨床應用提供了新依據。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臨床應用與發展,國內許多醫院相繼開展了這項新技術,為眾多患者實施了微創手術治療。由于脾臟質地軟脆,血管豐富且周圍相鄰器官多,在腹腔鏡下對重度腫大脾臟施行完全性脾臟切除術難度極大,也被醫學界稱為腹腔鏡手術的禁區。接受手術的這名患者為66歲男性,確診為脾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脾臟長約27厘米,厚6.7厘米,下緣平臍,且患者曾做過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發現膽囊結石10余年,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手術風險極大。據專家介紹,患者入院時已無法正常下地活動,檢查白細胞計數2.18×109/L,血紅蛋白66g/L,血小板計數59×109/L,加之剛做完腫瘤化療,患者身體極度虛弱,對于這種情況,一般不考慮手術治療。
為最大限度幫助患者解除痛苦,1月上旬,解放軍總醫院肝膽外科和血液科專家經過反復檢查論證和充分的術前準備,經肝膽外科專家劉榮、主治醫生劉哲博士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在全身麻醉下為該患者成功實施了完全性腹腔鏡脾臟及膽囊切除術,手術歷時5個多小時,患者術后4天即正常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