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利用藥物基因組學研究促進兒科合理用藥 【?2005-11-10 發布?】 臨床報道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1996年的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現代化法案和1994年生效的兒科最終法則引起了研究人員對兒科藥物發展和藥物治療的進一步關注。與成人藥物基因組學研究不同的是,在兒童發育的特定階段,藥物或毒物可能會破壞或改變其發育方式。其結果可以是立即發生且十分顯著的,如胚胎死亡或畸形兒,也可以是感知或行為障礙,在兒童發育的某一階段才會表現出來。因此,在兒科用藥中,運用藥物基因組學的知識促進合理用藥至關重要。在近日召開第二屆中國醫院藥學發展高層研討會上,河北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副院長侯艷寧博士強調了這個觀點。 侯艷寧表示,國外研究人員在2003年提出了發育及兒科藥物基因組學,認為在人類生長發育的過程(胚胎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兒童期及青少年期)中伴隨著基因表達的動態變化,例如在胚胎器官形成期,在受體系統和神經系統形成的同時,有功能的藥物生物轉化能力是逐漸獲得的。換句話說,兒科疾病的某些表型只有在發育的特定時期才能觀察到。在兒童成長期間,影響藥物效應的藥物分布及藥物差異是可變的。 藥物代謝酶的基因多態性是藥物發揮療效時引發人體差異的重要因素。細胞色素P450(CYP)是一個由一些結構和功能相關的基因超家族編碼的同工酶所組成的超家族酶系,在大量藥物和生物異源物質的氧化和還原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YP2D6、CYP2C9、CYP2C19、CYP3A亞系等基因已確認具有多態性。如CYP2D6非功能性等位基因純合子攜帶者不能正常代謝藥物,導致藥物蓄積而存在濃度依賴性中毒的危險。盡管新生兒可能攜帶有正常的CYP2D6基因,但由于受其發育階段一些因素的影響,仍可能出現藥物蓄積。體外試驗表明,胎兒體內的CYP2D6活性有限,約為成人的1%。出生7天的新生兒可檢測到CYP2D6蛋白,直到28天,其CYP2D6蛋白及催化活性才逐漸增加到成人水平的20%。但目前缺乏足夠的資料來推斷未滿28天的新生兒是CYP2D6的弱代謝者。 侯艷寧博士說,小兒,尤其是小于10歲的兒童常常對某些藥物需要比成人更高的劑量(以毫克/千克計算)和更多的給藥次數才能達到有效濃度。如CYP2C9和CYP2C19都參與苯妥英的代謝,CYP2C9催化生成(S)- 5-(4-羥苯基)-5-苯乙酰脲,再與葡萄糖酸結合后被清除是苯妥英的主要代謝途徑。早產兒苯妥英的消除半衰期延長 (約75小時)且變異很大,1周齡兒約降至20小時,2周齡兒約為8小時。10天左右的新生兒才會出現苯妥英代謝飽和現象--CYP2C9催化活性的特點,表明獲得功能性CYP2C9的歷程在這一時段變慢。在日本兒童(6個月至15歲 )中的研究數據也證實了CYP2C9是此年齡段代謝苯妥英的主要催化酶。因此,CYP2C9活性增高使得幼兒需要比成人更高的苯妥英劑量。 目前,阻斷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的合成或在受體水平拮抗其作用是治療哮喘的一種手段,然而并非所有哮喘患者的臨床癥狀都發生了改善。資料表明,對此類藥物的反應與白三烯水平有關。5-脂氧酶(5-LO)是生成白三烯的重要催化酶,攜帶兩個突變5-LO等位基因的輕度哮喘患者與至少有一個野生型等位基因的患者相比,酶活力低,CysLT水平亦低,對5-LO抑制劑ABT-761的反應性差。白三烯C4合成酶啟動子部位發生-444A→C的轉換可導致基因表達的增加。具有單拷貝或雙拷貝-444C等位基因的輕度哮喘患者應用受體拮抗劑普侖司特(Pranluka st)后,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比-444A純合子患者明顯改善。普侖司特的臨床反應還與患者白細胞釋放的CysLT量有關,提示白三烯C4合成酶表達增加的病人對CysLT受體拮抗劑會有較好的反應性。當然,目前還需要更充分的資料來證明,CysLT合成或其受體有關基因的表達對不同年齡哮喘患兒臨床療效的影響因生長發育因素而發生變化。 藥物靶標是指藥物作用于體內并實現其療效的特定分子。侯艷寧博士談到,目前藥物靶標的數量大約為450個,包括G蛋白偶聯受體、離子通道、細胞核激素受體和蛋白酶4大類。從疾病基因出發,通過基因分型及借助藥物篩選芯片,可以獲得新的藥物靶標。據估計,通過基因分型可鑒定出5000~10000個新的潛在的藥物靶標。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許多藥物靶標基因的編碼具有多態性。藥物靶標的遺傳多態性決定了藥物的療效,同時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遺傳危險因素。如已證實,白細胞介素-1基因簇為牙周炎、冠狀動脈疾病、炎癥性疾病的藥物靶標,過氧化物酶體活化受體為嚴重胰島素拮抗罕見類別、2型糖尿病的藥物靶標。 運用兒科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策略尋找新的藥物靶標和新的藥物,將有助于那些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兒科疾病的治療,如哮喘、兒童孤獨癥、腫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癥性腸道疾病等。近期一項研究采用一種新的統計方法將共變量引入連鎖分析和序列子集分析,把孤獨癥患兒進行了臨床分類。研究發現,γ-氨基丁酸受體β3亞單位與孤獨癥中刻板重復動作的癥狀明顯相關。盡管其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用于藥物干預的新基因靶標已經確立,而且也將從多個水平調節相關的信息傳導通路和負反饋環節。 /**/
更多關于 藥物基因組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