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李秀榮(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 廣東 深圳 518133)
【摘要】 目的 觀察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方法 31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內服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加減(處方:桂枝、茯苓、夏枯草、赤芍、桃仁、紅花、枳殼、五靈脂、土鱉蟲、薏苡仁、延胡索、香附、甘草),配合外敷雙柏散、復方毛冬青灌腸液灌腸、局部照射理療等綜合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結果 痊愈4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7.10%,其中29例痛經患者疼痛基本消失20例,疼痛減輕8例,無效1例;24例巧克力囊腫中經B超證實消失4例,縮小13例,無明顯變化7例。結論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能夠減輕和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子宮內膜異位癥 中醫療法 綜合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雌激素依賴性、出血性、粘連性疾病,由于異位內膜反復周期性出血所導致的持續加重的盆腔粘連等體征以及其所具有的周期性痛經、不孕、月經不調等癥狀,給生育年齡婦女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成為婦科臨床常見的疑難雜病。筆者自1999年以來采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本病,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共31例,均已婚,年齡23~44歲,平均31.4歲;病程1~9,年平均4.8年;病史:剖宮產史7例,人工流產史24例,曾有放置節育環史9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痛經29例,其中有性交痛13例,經期肛門墜脹12例,非經期下腹痛7例;合并巧克力囊腫24例,子宮后穹窿觸痛性結節27例;合并不孕癥13例,其中7例為繼發性不孕;合并月經不調9例。診斷標準與病情分級參照1990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并經婦科及B超檢查證實。病情分級:輕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5例。本組患者舌質大多數偏暗,部分病例舌邊有瘀斑,舌苔薄,脈細澀,中醫辯證屬氣滯血瘀型。
2 治療方法
2.1 中藥內服 用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加減。處方:桂枝6g,茯苓、夏枯草各20g ,薏苡仁30g,延胡索、香附各15g ,甘草5g 。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于月經干凈后3天開始,連服15劑。加減:氣虛者加黨參15g,黃芪20g;血瘀明顯者加三棱、莪術各10g;肝氣郁結者加柴胡15g,厚樸10g;腰酸膝軟者加續斷、炒杜仲各15g;畏寒肢冷者桂枝用15g。
2.2 中藥外敷 用雙柏散(大黃、側柏葉各1 000g,薄荷、澤蘭、黃柏各250g,共研細末備用)50~100g,開水蜜調,外敷下腹部痛處,每天1~2次,月經期停用。
2.3 中藥灌腸 用復方毛冬青灌腸液(毛冬青、敗醬草、忍冬藤各6000g,大黃、枳殼各3000g,煎液配成20%濃度裝瓶備用)100 ml,每晚保留灌腸,每天1次,月經期停用。灌腸前排空大便,灌腸后保證藥液停留4小時以上效果更佳。
2.4 輔助治療 采用紅外線、微波、周林頻譜儀等局部照射理療,直接照射盆腔局部痛處,每次30分鐘,每天1~2次,經期可繼續使用(月經量多者除外)。若同時配合藥物處敷、中藥灌腸,效果更佳。治療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制定。痊愈:癥狀全部消失,盆腔包塊等局部體征消失(經B超檢查證實盆腔包塊消失)。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盆腔包塊縮小。有效:癥狀減輕,盆腔包塊無增大或略縮小。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無變化或加重。
3.2 治療結果 痊愈4例(12.90%),顯效15例(48.39%),有效8例(25.81%),無效4例(12.90%),總有效率87.10%.。合并痛經29例中疼痛基本消失20例,疼痛減輕8例,無效1例;合并巧克力囊腫24例中B超證實消失4例,縮小13例,無明顯變化7例;治療前后婦檢子宮后穹窿觸痛性結節改變不明顯;月經不調9例中有6例恢復正常。治療過程中有3例患者出現一過性惡心,但繼續服藥后自然消失,未發現明顯毒性及過敏反應。
4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雖屬良性病變,但卻表現出細胞增生、浸潤、復發等惡性行為,因此成為難治之癥和現代醫學研究的重點疾病之一。中醫學無子宮內膜異位的病名,但根據經行腹痛、性交疼痛、月經不調、不孕、盆腔腫塊等臨床表現和體征,歸屬于痛經、月經不調、崩漏、不孕、癥瘕等疾病范疇。由于子宮內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產生局部異位病灶的出血與壞死,內膜碎屑脫落,中醫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于下焦而致病。瘀血的發生可因氣滯、寒凝、氣虛、邪熱、手術等因素造成,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液離經,瘀血留聚,絡脈不通,引發經期小腹疼痛而為痛經;瘀滯日久,積瘀而為癥瘕;瘀滯內停,沖任失調,不能攝精成孕而為不孕;瘀滯胞脈胞絡,瘀血內阻,新血不能歸經,沖任失調則見月經不調。筆者以辯證和辯病相結合,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則,根據患者體質的不同采用辯證論治為主的中醫個體化治療,同時輔助多種治療手段(中藥灌腸、是藥外敷、輔助理療等),發揮中醫個體化辯證論治和整體綜合治療的特色,減輕和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本觀察表明,綜合治療方案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痛經癥狀,同時具有調經、助孕、副作用小等特點,但對直腸陰道異位結節或卵巢巧克力囊腫的消除作用尚不顯著。
本病屬于疑難雜病,現代治療方案存在矛盾和不確定性,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巨大壓力,容易產生心理疾患,筆者結合本病特點,在治療過程中,針對患者的思想顧慮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加強心理疏導,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子宮內膜異位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女性不孕癥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S]。中西醫 結合雜志,1991,11(6):376-379.
[2] 郎景和 .進一步加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基礎與臨床研究[J].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12):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