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2018所縣市級醫院,它們是城市醫院的底座,又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核心,是城鄉醫療服務體系的樞紐。但一直以來,縣市級醫院底子薄、技術力量弱,醫院發展步履沉重。大多數基層中醫機構由于歷年財政投入不足,不但人才結構不合理,資金儲備嚴重不足,醫院總體規模也較小,固定資產及專業設備均明顯低于綜合醫院,醫院整體競爭力差,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不堪一擊,業務發展和經濟收入有萎縮趨勢,并因此而惡性循環。
對基層群眾和廣大農民來說,由于當地社會醫療資源薄弱,更需要長途跋涉,千辛萬苦得來到省市級醫院,既增加了就醫困難,又增加了經濟負擔,看病難的問題非常嚴峻。
醫療資源的頭重腳輕
過去,政府對醫院的管理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體制,而現在,醫院又必須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生存。因此,引發了不少問題。
衛生部部長高強在分析百姓“看病難”問題時,認為原因有五:一是醫療資源總體不足;二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三是醫療保障覆蓋面太小;四是醫療費用上漲過快;五是政府投入不足。這五大因素導致老百姓“看病難”問題日益突出。據了解,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醫療設備的更新,醫院的開支越來越大。然而醫療改革推動十多年來,政府每年對衛生行業的投入,都在逐年下降。從1978到2003年期間,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占總衛生支出比重由39%下降到了15%。
雖然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的2%,而其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資源集中在大醫院?;鶎俞t院的發展對于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認為,不僅國家對醫院投入不足,而且醫院還常常要承擔政策性虧損。在政府財政支持逐年減少的現實情況下,醫院需要自己養活自己,就必須面對市場化競爭,提升自身醫療技術質量,包括采購先進的醫療設備,修建住院樓、門診部、裝空調等。而一個醫院的硬件設施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也是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
顯然,作為大型的公立三甲醫院,在先天資源和知名度方面,非一般醫院所能相比。不僅在硬件設施方面得天獨厚,同時擁有更雄厚的醫療技術人才力量,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患者就醫,在經營方式上也傾向于主要靠向患者就診收費,來維持運行和發展。
據調查,許多市民認為基層醫院醫療設備不足,醫生的水平有限,看病時不放心。而大醫院名醫多、專家多、設備好。大醫院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的狀況一方面導致眾多大醫院醫生在利益面前無視醫德,見死不救;另一面使得社區醫院,縣、市級醫院等基層公立醫院的資源空置,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日前提供的一份國研報告認為:近年來醫院醫生資源的閑置率在10%左右,而城市、鄉鎮衛生院的閑置率分別在32%和20%;農村醫院床位閑置率在10%-20%,而城市、鄉鎮衛生院的床位閑置率分別在27%和17%。
改革是必由之路
資金投入不足成為醫院生存乃至發展的最大“瓶頸”。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是被動的“等、靠、要”,讓醫院半生半死地熬著,還是主動地想方設法,奮發圖強,謀求出路呢?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縣市級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韓子剛說:“縣市級醫院要不斷吸收現代管理的理念,提高現代職業化管理素質,加快現代管理的步子?!?BR>
基礎醫療設備得不到更新,趕不上醫療技術換代的步伐,其看病、治病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就有可能被無情的市場淘汰。醫院不僅要有一支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醫療隊伍,而且還要有裝備一流、設施先進的診療設備。此外,一些縣級醫院的職工工資低、待遇差,人心思動,留住人才就成了醫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顯然,縣市級醫院改革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例如:
實行公司制社會化改造。國家控股型福利性醫院,主要面向中、低收入階層,提供最基本的醫療保障,讓每一個公民都能看得起?。粐覅⒐尚挖A利性醫院,主要面向中、高收入家庭,提供較高水平的服務。
落實管理自主權。政府對醫院的管理由直接管理變為間接調控,使醫院的運作在政府法制的框架內規范運作,讓醫院獨立自主地在市場中完成優勝劣汰,而不是身不由己地在權力干預中變得不死不活、沒有生氣。
企業化自主管理。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是一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單位,其產品就是將患者身體的不健康或亞健康修復為健康體魄。調動醫生工作的積極性、創造和主動性,必須由醫院自身解決。如果醫院缺乏自主管理權,該進的人才與設備進不來,該淘汰的人和設備出不去,該自己拍板的事自己做不了主,那么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因素—人,就活躍不起來,如此環境,醫院發展折扣能打幾折,你我他都不好說,也不便說出來。
市場評判。醫療服務質量好不好,要讓老百姓說話,讓“社會的回頭率”評定,鼓勵醫院提高服務水平,增強信譽,提高效率。
吸納更多的社會力量
無論是醫療資源總量不足,還是分布不均衡,以及政府投入不足,歸根結底都是資金短缺的問題。從理論上講,要解決醫院尤其是社區醫院、縣級市級等基層醫院資金問題的途徑有很多,如中央、地方政府加大財政撥款力度,提高醫療服務收費水平,以及吸納社會各種資金進入,這些都可以幫助醫院解決資金問題。但這兩項措施似乎并不符合目前的國情現狀。
首先,國家及地方財政收入本來有限,如果單靠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去給醫療事業投入,都躺在國家財政上等吃等喝,無疑會給財政支出、地方稅收造成很大壓力。政府無疑將每年加大力度投入,但由于醫療資源分配結構不合理,對于普遍缺乏資金的縣市級基層醫院來講,也是杯水車薪,無法緩解廣大群眾“看病難”的老問題,同時無法從根源上解決醫療資源總體不足的矛盾。因此對于政府主管部門來講,首要任務就是調整資源結構,控制大型醫院超出社會醫療需求水平發展,引導國家、地方財政以及社會資金進入離人民群眾更近,就醫更方便的基層醫院,當基層醫院發展起來,解決了醫生、專家、設備等問題,病源就會自然而然流入基層醫院,不僅基層醫院能得以發展,當地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也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其次,如果醫院采用提高醫療服務收費水平的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這樣就會悖離醫療事業公益性、福利性原則,已經被政府和全社會所詬病。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出臺了對22種藥品降價40%的措施,醫院長期“以藥補醫”的經營模式將難以再繼。2005年底,發改委又對醫療器械檢查費用施以改革重手,對醫院來說,尤其是基層醫院,要長遠運營,還必須謀求其他資金來源。
在目前單靠政府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醫院趨利性就會加劇“看病難”的情況下,社會資金將成為醫療事業進步和醫院發展的重要補充。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王東生在“2005中國醫療機構改革·首屆醫院品牌與發展論壇”上提出,應“建立醫療衛生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新機制,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醫療領域?!?BR>
一位二甲醫院院長表示,“社會資金對各種規模的醫院發展,都非常重要。大型醫院基礎設施好,醫療設備及人才齊全,但運營成本也相對很高,社會資金可以優化資金鏈管理。而對我們這些基層醫院來說,更迫切需要吸收社會資金,增強優質醫療資源,在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從而緩解百姓去大醫院遠、花銷大、看病難等問題?!蓖瑫r,他指出,希望政府能夠進行制定相關制度,引導和調節各種資源投入在不同類型醫院的分布,重點是如何解決基層醫院自身發展的資金投入問題。
高強也對社會資金持肯定的態度,他表示,“我國財政收入水平還不高,政府不可能把醫療服務全都包下來。應引入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發展醫療事業,逐步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共同發展醫療事業的格局?!蓖瑫r,高部長指出,應當遵循“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原則。
專家指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國家財政、地方財政以及社會資金多管齊下,才能打破大型公立醫院的壟斷局面,促進基層縣市級醫院的發展,真正引導人民群眾在合適的醫院就診,而不是盲目流動。
文/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