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迪醫訊 > 企業:進軍社區市場仍需慎重 |
企業:進軍社區市場仍需慎重 【?2007-05-21 發布?】 美迪醫訊
眾所周知,藥品想要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實現銷售,有幾個條件必須被滿足:要有患者愿意去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看病;患者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的花費需要納入醫療保障的范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的醫生必須明確自己的功能和職責。目前中國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尚處于初級階段,這幾個條件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 ■“守門人”制度有待完善 日前于北京召開的“2007北京國際全科醫學學術峰會”上,衛生部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梁萬年指出,由于我國醫療服務遞送體系中缺乏守門人(gatekeeper)制度,影響了中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 所謂“守門人制度”,意指門診服務必須由基于社區的初級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一般是全科醫生,俗稱“家庭醫生”)來承擔,而各類醫院多提供專科醫療服務,又稱“二級醫療服務”。守門人制度乃是大多數發達國家中醫療體制的一個結構性特征,所有享受公費醫療或者社會醫療保險的民眾必須接受社區全科醫生的首診制。由于各類醫院不設立普通門診,沒有社區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轉診, 非急診病人無法接觸到專科醫療服務。這樣一種制度安排避免了民眾大小病都涌向醫院的弊端,從而促使醫療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而在我國,由于缺乏守門人制度,所以情況與發達國家正好相反。非急診病人在尋求門診服務時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可以直接到本來應該提供二級醫療服務的醫院去尋求初級醫療服務,這樣不僅推高了門診服務的價格,同時也導致醫療資源配置的不合理。這也是“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原因。 來自醫院的調查顯示,即便是最普通的感冒發燒,絕大多數患者也寧可早早起來,去大醫院排大隊、花大錢、受大罪,根本不放心到家門口的社區醫院看病。“信不過”,“耽誤了病可怎么辦”成了一種普遍心態。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實施的調查,在3797名志愿受訪者中,有41.3%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區醫院在哪兒;而生了病愿意去社區醫院就診的人也只占22.5%。 梁萬年指出,在我國推行守門人制度的過程中,有三個障礙必須克服。一是我國目前社區醫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還不能保證提供完備的初級醫療服務;二是學術層面的,對于哪些疾病應該由社區醫療服務機構轉到專科醫院是比較明確的,但哪些疾病應該由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首診,應該從專科醫院轉到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目前在認識上還沒有統一;三是患者的固有觀念,讓他們從習慣有病就 去大醫院轉變成有病先去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尚需要一段時間。 ■“保大”“保小”尚未明晰 患者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的花費是否納入醫療保障的范疇,是決定社區服務機構藥品市場規模的關鍵。 貧困人群因為沒錢而有病不醫,歸根結底在于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但政府相關部門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選擇就是到底是“管大病”還是“大病小病都管”。這對于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依照“管大病”的思路,醫療救助只為貧困人群的大病醫療開支(基本上是住院費用)提供部分報銷;依照“大病小病都管”思路,醫療救助不僅應該為貧困人群的大病(也是大額)醫療開支提供資助,而且還應該幫助貧困人群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利用率,從而有效地改善其健康狀況,增加其參與勞動力市場并融入社會的能力。 目前普遍被采用的是“大病救助”模式,其中又可分為兩種亞模式,一是“按病種救助”,即選擇若干病種,對于貧困的患病者提供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償;二是“住院救助”,即針對鎖定貧困人群的住院費用,提供一定的費用補償。只有少數城市選擇了“大病小病都管”的模式,我們稱之為“綜合救助”模式,多以家庭賬戶的模式,將門診服務納入醫療救助的服務包。 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看,大病救助模式是一種傳統的救濟型思路,主要著眼點是為那些已經因大病而致貧的家庭提供一定的接濟。這種思路采取事后救助的辦法,的確能起到扶貧濟困的作用,但是對于受益者家庭改善自身的能力從而減貧脫貧并無助益;而且,大病救助模式的受益面比較窄,而按病種救助的亞模式還會面臨社會不公的責難。與此相對照,綜合救助模式是一種發展型的思路,致 力于改善貧困家庭的能力,防止其因病致貧,而且其受益面寬,有助于多重社會政策目標的實現。可以說,綜合型醫療救助是發展型社會政策思路的一個具體的體現。 從醫療衛生政策的角度來看,這兩種思路的選擇實際上是醫療救助核心服務包中是否應該包括基本醫療服務(或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大問題。大病救助模式無法發揮醫療保障的功能,從成本-效益性(cost-effectiveness)上也不見得有利。只有“綜合救助”模式才能使醫療救助成為一種能夠惠及窮人的醫療保障制度,從而在實現多重的發展目標中發揮作用。“綜合救助”模式則著眼于為 所有貧困人群,包括尚未患病的貧困者提供一定的醫療保障,提高其基本醫療服務的利用率,促進其健康水平的提高,從而有助于防止他們因病而徹底喪失減貧脫貧的能力。這樣一種思路有助于我國早日實現本來早應實現的人人都能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 ■職能轉換需要時日 “社區衛生服務站最多也就是開點藥、打打針,其他根本指望不上……”在很多人眼里,社區衛生服務站和街上的小門診并沒什么兩樣。原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該是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咨詢、計生指導“六位一體”,但在許多地方,它卻仍然只是“醫療為主”。 梁萬年認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是有本質區別的,醫院是以診治疾病為中心,服務模式是坐堂待診;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應該以健康管理為中心,以上門的方式,實現主動性、綜合性、連續性、便捷性的服務。 想要爭取患者到社區醫院,要明確社區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就一定要明確社區衛生服務和大醫院相比有什么差異,明確社區衛生服務和大醫院相比強的是什么。與大醫院相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備雖然沒它強,人才學歷結構不如它,品牌也不如它,但也有自身的優勢: 公益性:社區衛生服務除了基本醫療服務以外,更多的是公共衛生。大醫院主要是為了看病,社區除了看小病以外,更大的作用是搞預防、搞保健康復; 主動性:大醫院的醫務人員很少上門,社區衛生提倡主動性服務,如上門服務、搞家庭病床等; 普及性:社區衛生服務是為社區全體居民提供的服務,大醫院主要是為病人提供服務。在社區,不但病人、亞健康人群是它的服務對象,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務對象,目的是使健康人不要變成亞健康人,使亞健康人不要變成病人,所以整個居民都是它的服務對象; 綜合性:除了醫療以外,社區衛生服務還提供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是多位一體的服務; 連續性:社區衛生服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提供進行連續性服務,要建立健康檔案,始終追蹤。不像大醫院,你去看醫生就給你看,你不去看,他也不找你; 可及性:社區衛生服務就辦在居民家門口,按照規劃要求步行15分鐘就能到達,其費用也是普通居民能夠負擔得起的。 梁萬年認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需要一系列的轉變:要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到以健康為中心,要從以患者為中心轉移到以人群為中心,要從以醫療為重點轉移到預防保健為重點,要從以醫院為基礎轉移到以社區為基礎,要從以身體健康為目標轉移到以身心健康和環境統一為目標,要從過去依靠衛生部門轉到多學科和群眾共同,要從以專科醫生為主轉移到專科和全科醫生互動等等。 由此可見,在這些實質性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之前,企業在進軍社區市場還需慎重。 本文關鍵字:
社區衛生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更多關于 社區衛生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