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迪醫訊 > 影像診斷30年發展回首展望 |
影像診斷30年發展回首展望 【?2008-11-25 發布?】 美迪醫訊
老百姓都知道,看病拍個片子,就是讓看不見、摸不著的射線穿過自己的身體,醫生就能把患病的部位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影像診斷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地位之所以舉足輕重,是因為這是最直觀的方式,能夠讓身體內部的“搗蛋分子”無處躲藏。醫學發展到今天,沒有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疾病診療技術向前發展幾乎寸步難行。 上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開始從國外引進計算機體層攝影(CT)。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又有了磁共振成像(MRI)。隨著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計算機X線攝影(CR)和數字X線攝影(DR)的出現,如今放射科醫生手中的“武器”已經五花八門。30年來影像技術的發展,用中華醫學會放射分會主任委員、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祁吉教授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放射科醫生現在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也越來越“豐富”了。 上世紀80年代 第一次看到最新CT時特別激動,這是一臺“只聽到過但沒見過”的機器 見證人:白坤江(黑龍江省鶴崗市鶴礦集團總醫院放射科) “你想象不出來,我第一次看到新設備時,都傻眼了。因為只聽到過名字,但沒見過。” 白坤江說起1986年見到那臺進口CT機時,既激動又自豪。 1985年,白坤江從牡丹江醫學院醫學影像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鶴崗市這所當地最大醫院的放射科。“我去的那年,就趕上了好光景。醫院決定支持我們放射科的發展,買了臺進口的(島津)CT,能進行全身掃描,全黑龍江省也就大慶市有一臺。”他說。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放射醫學領域開始與國外接軌,一些曾經高不可攀的尖端設備出現在國內,甚至在地、市一級醫療機構也能覓得“芳蹤”。在引進的影像設備推動下,放射專業迎來了第一個“黃金10年”,并培養了新一代的醫學影像診斷人才。 醫院有了CT后,最直接的感受是,患者立刻多起來了。白坤江回憶說: “我們忙得有時都沒時間吃中飯。那地方,以前需要做全身CT的,得跑到沈陽、天津、北京的醫院。”白坤江說:“你算一下,患者為了這一趟,吃、住、用,得花多少錢。” “在當時,有了CT,就能查出X線機沒辦法查出來的疾病。例如胸部疾病中和心、大血管重疊的病變,能看得清清楚楚,胸膜、隔、胸壁病變,也能清楚顯示出來。再比如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用X線顯示出肺部粟粒陰影需3周左右,有些急性病人會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運用CT,在胸片出現粟粒陰影前,就可顯示肺實質中的微結節灶。”這臺機器伴隨著白坤江走過了近20年。 鏈接:我國于1978年由北京協和醫院引進了CT檢查這一新技術。在短短的30年里,全國各地乃至縣鎮級醫院共安裝了各種型號的CT機數千臺,CT檢查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地展開,CT機成為醫學診斷中不可缺少的設備。 上世紀90年代 經過鉆黑屋子拍片子,再到看磁共振,清晰度的差距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見證人:樊樹峰(浙江省臺州醫院放射科) “30年前影像科醫生的工作狀況是什么樣?那就是鉆黑屋子拍片子,干的活和攝影師沒什么區別。”樊樹峰說。 1994年,樊樹峰畢業了。他來到河北邯鄲農村,發現還有古董級的X線機在使用。“和我們教科書上講的差不多,拍X線片子就和照相一樣,先是在黑屋子里拍,然后要醫生拿去顯影、沖洗,花3分鐘到5分鐘的時間晾干。此外,進黑屋子后還不能馬上就工作,得先讓眼睛適應這種昏暗的光線。” 樊樹峰說,類似的工作經歷,讓不少放射醫生成了攝影高手和攝影愛好者。之后,樊樹峰進入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后到臺州醫院,開始使用磁共振為病人進行影像學診斷。“怎么解釋這種差距呢?反正你用過X線機,再去拍磁共振,這種分辨力差距會讓你覺得磁共振清晰得不可思議。舉個例子,一個腫瘤,以前用X線機,也只能看到腫瘤的大小和位置,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了,醫生得出的結論也是‘大概’、‘也許’之類的。現在呢,能看到患者的血供情況,能看到出血、梗死、炎癥、寄生蟲等診斷信息。” 有過呆黑屋子經歷的樊樹峰說:“現在放射科醫生不再需要洗片子,計算機技術取代了膠片。放射科醫生不僅僅是‘拍片子’的,還能為患者下一步的治療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能參與到整個診療過程中了。” 鏈接:1980年,世界上第一臺磁共振在美國安裝使用。1985年,當時屬于第一軍醫大學附屬醫院的南方醫院引進我國第一臺磁共振機。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普及,到2000年我國已擁有950余臺磁共振機。 30年的放射路還有遺憾 “細數我國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是以 X線機、CT、磁共振成像等設備的發展為起點,上世紀 90年代初步形成現代醫學影像學體系。如今,放射科醫生看到的影像,越來越清晰了,越來越‘豐富’了。”祁吉說。 身為中華醫學會放射分會主任委員,祁吉完整經歷過影像診斷技術的30年發展歷程。他說,以前的醫生需要會操作機器,現在的放射科醫生,僅僅懂臨床醫學、放射醫學就不夠了,還得懂物理、化學、高等數學,懂計算機,得是個多面手,醫生必須具備僅憑放射學信息即可作出明確診斷的能力。 新的技術發展了,老的技術并不意味著要被拋棄。祁吉說,傳統的X線機在骨科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樣因為醫源性輻射越來越被關注,對一些精確度沒那么高的設備,還要重新發現它的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玉清說,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是由大體形態學為主向生理、功能、代謝和基因成像過渡,圖像分析由“定性” 向“定量”發展,診斷由膠片采像和閱讀向無膠片的數字采像和電子傳輸發展。而分子成像技術也開始在我國起步了,這是21世紀的新方向,向人們展示微觀世界。 回顧30年的放射路,一位影像學專家不無遺憾地說:“30年的影像學進步,我們是依靠各種型號、類別的進口影像設備推動發展的,設備走在技術的前面,國外設備廠商為我們培養了一大批放射科醫生。國內在設備的研發上至今還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本文關鍵字:
影像診斷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更多關于 影像診斷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