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皆兵 零感染
北京垂楊柳醫院是朝陽區中心醫院,在北京抗擊SARS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首當其沖,對于在整個抗擊SARS過程中北京垂楊柳醫院的戰績何院長如數家診:全院有780名醫護工作者,其中400人參加到第一線,直接面臨著生死危險,只有90余位職工時刻處于緊急待命,其余均參加到第二線或外圍的支援之中,可說是全院皆"兵"。醫院發熱門診總計看了3267位病人,住院病人366位,其中確認為非典的有104位,疑似病例158位,醫學觀察78位。在這樣短的時間里,進行這么大量的醫療救治對于醫院來說是少見的。而更值得醫院引以為榮的是,由于全院注重防護,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戰果,并被評為全國抗擊非典的先進集體,也獲得了北京市與朝陽區勞動獎狀。
資源整合 顧大家
我國醫療資源條塊分割,盡管北京醫療資源豐富,但由于管理體制,這些醫院分屬北京市、衛生部和其他一些專業管理部門以及部隊。因此,為最終打贏非典戰役,必須把這些醫療資源統一整合、統一使用。在4月27日之前,北京處于應急狀態,衛生部門的調度還不到位,醫療機構的反應較遲緩,處于全民抗非典的混亂局面,各個醫院都收治非典患者從而使得感染人數急增,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據何院長介紹,在4月27日之后,朝陽區政府決定全區醫療資源進行整合,發熱病人、疑似病人與確診病人將實行集中管理,發熱病人作為第一道關被定在朝陽區第二醫院,北京垂楊柳醫院作為疑似病人的定點醫院,確診病人就轉到SARS定點醫院了,從而自發熱門診開始將發熱病人至確診病人通過這幾道關口控制起來,形成了一個綠色通道小循環。我院在這個循環中起著中間體的作用,醫護人員受感染的機會增大,其中的危險性與任務的艱巨性可想而知。另外,疑似病人的去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信息系統 立大功
在非典肆虐期間,各大醫院苦于信息系統的欠缺,國內多數醫院的數字化建設還相當滯后,這一局面也使疫情信息沒能在醫院與醫院間、醫院各科室間得到充分的共享。談到這一問題,何院長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何院長心有感觸地談到,為了實現醫院的現代化管理,早在1999年初就建成了系統化、規模化的醫院信息系統,已使醫院管理初步實現計算機化。目前正在論證建立RIS系統、PACS系統。這些系統的建立與擬建在抗非典時期帶來了很多便利:
1、 成為全市最早一家將X光片通過網上傳輸開展遠程會診SARS的醫院。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將疑似患者的胸片與異院專家進行會診,為及時確診病例發揮著巨大作用,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評價與推廣。
2、 通過數字影像系統傳送。在隔離病區,增加病床邊的X光攝像設備(CR),與原有的數字影像系統相聯結,從而將隔離區內的病患者胸片通過數字化傳送到非感染區,在安全地帶最大限度地了解到感染區的情況與病程進展,極大地避免了由傳送胸片所帶來的交叉感染。
3、 另外,由于醫院的網絡建設還不很健全,最初有些病例等資料是通過傳真機來傳送,造成很多資料傳出不清晰,也時有丟失事件發生。通過抗非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會就是醫院,特別是全國所有的大中型醫院必須盡早實現信息化,現代化醫院必須首先是數字化醫院,沒有數字化建設的醫院那現代化醫院只能是一個空想。因此抗非典之后,我們醫院對于數字化加快了建設步伐,從7月份開始醫院門診所有的醫生都建立有醫生工作站,下一步將是在病房上醫生工作站,估計到年底數字化醫院的基本框架將搭建來。
在不長的采訪中,總時不時受到來人、電話的打斷,作為一院之長,何院長的忙碌可見一斑,而在紛紛叫喊醫院下海、藥房外包、后勤社會化、職業化管理等國內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形勢下,何院長心中自有他的建院思想:以特色專業建設為主導,以人民群眾的醫療、健康需求為導向,通過深化改革,調整專業結構,發展適宜技術,逐步建成醫院的支柱專業,促進醫院向有專業特色的三級醫院發展。"發展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