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美迪醫訊 > [院長沙龍]:醫院擴張的雙刃劍 |
[院長沙龍]:醫院擴張的雙刃劍 【?2005-08-29 發布?】 美迪醫訊
沙龍嘉賓: 石 光 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究室主任 周生來 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 范肖冬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 宋 鷹 北京口腔醫院院長助理 王凱戎 北京市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部主任 主持人: 本刊記者 吳 馬 時 間: 2005年6月22日下午 地 點 : 北京中煤賓館六層會議室 擴張的動力 《中國醫院院長》:現今醫院擴張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很多醫院都開始了這方面的實踐,醫院的擴張動力來自于哪些方面? 石光:現在醫療市場競爭很強烈,競爭的壓力會促使醫院擴大規模,產生規模效益,降低平均成本,這叫規模經濟。市場推動的集團擴張是以資本為紐帶的,它有很明晰的產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責權利的劃分比較明晰,這種擴張是有利的,可持續性也比較強。還有政府驅動下的一種擴張。無論是市場型的或政府主導的,都是為了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背后的動力是比較明確的。 周生來:醫療集團擴張,現在確實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很多大醫院都在做,為什么做?主要是有市場。目前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對醫療的總體需求量,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在迅速增加,而這種需求遠遠大于供給的增長,這樣就造成了一個落差,從而使得一些大醫院在擴張方面非常有市場。 石光:目前,中國衛生資源配置是不合理的,叫做衛生資源配置倒三角。也就是說80%的醫療資源都集中在了城市,而城市的醫療資源80%又集中在三級大醫院,這是大家共同的判斷。由于資源配置不合理,因此醫院希望通過區域衛生規劃引導資源向基層、向社區、向農村傾斜。醫院集團化還有一種動力存在,就是擴大市場份額。通過集團化完成雙向轉診更有效的利用資源,但是現在的情況,可能沒有實現這些目標。 范肖冬:我覺得健康、醫院、教育等等這些事情主體應該由政府來舉辦,尤其是醫療服務,它更體現了一個社會的公平性以及這個社會是否和諧。我覺得區域衛生規劃是實現政府辦醫療的具體實施,但在這個上面還缺一個政府的健康主體綱要,或者中國人健康總目標。 宋鷹:現在是醫院“做大做強”的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是市場經濟無形的手在自動調節,這不是政府行為。 周生來:醫院擴張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醫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就要提高自己抗御市場競爭風險的能力。船小好掉頭,船大經風浪,大的醫療集團成立以后,在這個城市賠了,別的城市能夠彌補,在這個城市短期的低迷,可以通過其他的城市彌補。 石光:無論是在轉軌時期也好,還是說一個真正發達的市場經濟也好,這種醫院擴張都是必然存在的,它不是轉軌時期的一個現象。從嚴格意義來講,任何一個企業發展進程中都要經歷這么一個痛苦的抉擇,都要“做大做強”,如果你不往前走,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保持去年的規模你的市場占有率就會下來了。 周生來:今年衛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一句話,叫“快速放大優質資源的供給”。什么意思?就是目前好的、一流的設備、人才都集中在少數的大醫院,別的地方都夠不著。現在政府希望有這么一種形式迅速向全國擴大,提供頂尖級的優質資源。過去計劃經濟的模式下,我們很習慣集中政府財力、物力,都放在一所醫院,把這個醫院做得又大又強,而市場經濟需要你把這種過分集中的資源分散化。 1+1能否大于2 《中國醫院院長》:在目前愈演愈烈的醫院擴張大潮中,是否存在一些盲目擴張的現象? 石光:我們新一輪醫院的擴大、擴張是存在的。現在醫院的條件越來越好,技術非常先進,最好的質子刀都在中國,還有CT、MI。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卻看不起病了,你能說事業發展了嗎?45%的病人因為經濟的問題不去看病,30%的人不去住院,醫院卻越來越漂亮,從這個角度看擴張的確有點盲目。 范肖冬:這是總體的一個現狀,我認為衛生規劃應該是政府要做的。我們應嚴格按照制定的區域衛生規劃去發展。所謂盲目擴張是市場經濟的一個行為,而且只有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才能夠出現這種情況,政府在導向上認為部分產業化可以彌補資金的不足,實際上是把我們醫療變成了市場經濟了。 宋鷹:實際上政府并不贊同醫療衛生市場化,但事實上是在朝這個方向走。 周生來:前不久,我聽外地的一所著名的大型醫院介紹經驗,講他們擴張以后發展的一些模式,非常有意思。過去是1000張床,現在到了2000張床,過去1000張床時,總體醫療收入是6個億,現在2000張床是多少呢?10個億,我說這不就等于1+1<2了嗎? 如果,你從整體的規模擴大以后,沒有提高整個規模效益和整個純利潤,體現經濟規模這么一種優勢,那么擴張就沒有意義。現在一些醫院盲目追求大型化,一張嘴就是3000張床,2000張床,實際上違背了這個行業的特殊需求。嚴格來講醫院到1000張床這種規模已經足夠大了,超過1000張床以后都很難管理,而且其整體效率不是往上升,而是往下走的。所以醫院真正要想擴張發展,從單體上來講,它的規模是有一個飽和線的,過了以后就會效率下降。因此,要形成多大的醫療資源規模,在什么規模上能達到整個的經濟運營效果,提高效率,什么情況下它又向相反的反向走,這都是值得研究的。 范肖冬:我不太贊成純品牌輸出,弄得全國各地都叫這個醫院,實際上最后就是徒有虛名。我也不贊成一個醫院原地擴張到多大,綜合醫院700張床左右是最優的配置,專科醫院在500張床以下就很夠用了。 周生來:整合兩家醫院不光是一個醫療事業的整合,還有文化的整合、理念的整合,很多方面都對醫院的擴張發展有影響。北京協和醫院吞并了郵電醫院以后,老百姓一般都是去東院,很少去西院(原郵電醫院),即使是協和的專家出門診,大多數情況還都是過去郵電醫院的狀態,他們什么時候能夠融入協和的狀態,這種整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你考察任何一個世界大型的企業,在迅速擴張發展的時候,很注重自己的東西不丟,很注重文化的整合,而我們醫院的擴張還是很粗放的。 王凱戎:我覺得還是一個體制的問題。像日本,醫院不求發展的就沒有市場占有率,沒有病源,其他的都得不到保證,因此只有占有市場,讓更多的病人來我這兒看病,才能得到更多方面的發展,這是一個綜合的因素。現在整個行業盲目地“做大做強”,可能也是屬于一種無奈,你不做這個,現行體制下就沒有辦法生存,發展就會受到制約。 擴張有風險 《中國醫院院長》:醫院擴張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哪些方面的風險呢? 宋鷹:擴張無論規模大小,肯定存在著潛在的風險,現在擴張的速度非常快,遠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的問題都非常突出。遠期效益是什么樣,五年、十年以后才能都看到。但是對現有的班子和職工,短期效益導致現有職工的福利、工資、獎金都要受到影響。對醫院來講資本投入肯定是有一定的風險,擴張什么時候能夠給醫院帶來什么好處,這個是很難界定的,很難預料的。 周生來:從理論層面來講,政府對大型公立醫院“做大做強”是應該支持的。為什么?現在整個社會進步發展了,老百姓對醫療的需求不僅是數量增加了,質量也要求越來越高了。現有的醫療資源,把一些高、中、低都加在一起,除總數量不足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低層次的醫療資源滿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現在老百姓就醫難是因為對一些一級、二級醫院不相信。因此這種對質量上的需求也是促成政府在支持大醫院快速發展的很重要因素。 范肖冬:醫院從院長到醫生,都是愿意擴張的,它會給醫院帶來利益、帶來效益。當然醫院擴張是存在風險的。風險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品牌上的;一方面是資金上的。 周生來:一個企業肯定要往前走,但是在多元化擴張發展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把自己傳統的優勢都給丟了,以至于最后品牌識別度低了,醫院也是這樣。以前人家一說某某醫院,就知道哪個科好,現在一搞多元化發展,人家就想不起來它哪方面好了。 所以,品牌稀釋現象在我們大型公立醫院擴張當中也是非常嚴重,國有資產流失不光要盯著有形的,還要考慮無形的,咱們現在很多大型公立醫院,靠傳統歷史沉淀的品牌優勢、品牌資產現在都逐漸在消失,這方面沒有被人重視。 石光:我們從1999年就開始研究醫院集團化的經營或者戰略這些問題,我覺得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借醫院擴張之名行行政壟斷之實,有行政壟斷的表現在里面。 周生來:從政府角度要注意的擴張風險在哪兒呢?就是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形成了市場的壟斷。醫療市場也要符合這個規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才能使競爭加劇,才能提速這個行業的發展,保證服務水平的提高。 什么叫區域衛生規劃,區域衛生規劃應該是對民眾的需求、對市場需求很好地調查研究和了解,區域衛生規劃的導向是民眾需求的,是市場的導向。因為國家總體的經濟是市場經濟,衛生系統也不能違背規律,盡管衛生行業有它的獨特性,它有一個公平性的競爭,有解決弱勢群體就醫的問題,但是現在社會發展了,疾病產生主要問題的原因是慢性非傳染病,是因為生活方式的問題,除了遺傳因素以外,是個人因素造成的,在這個角度完 本文關鍵字: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