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美迪醫訊 > [與院長同行]陳珞珈:走出拋物線 |
[與院長同行]陳珞珈:走出拋物線 【?2005-10-17 發布?】 美迪醫訊
陳珞珈是中醫界的公眾人物。他曾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醫政司副司長,他起草過《中醫法》,他的課題《中國中醫醫療服務需求與利用調查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一等獎,他的講話、他的著述經常見諸報端,而且見解入木三分。然而,2003年底,在陳珞珈調任中國中醫研究院望京醫院院長以后,他似乎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關心他的人想知道,陳珞珈這兩年在望京醫院干得怎么樣?他又干了些什么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陳珞珈來院一年多,望京醫院發展實現了35%的速度,去年營業收入一舉突破1億大關。 記者的一個老朋友,一位中醫界資深新聞工作者當聽到記者對上述數字的轉述時顯得毫不吃驚,他說,(陳珞珈)干不好才怪呢。記者忙問何出此言?老友的解釋簡潔明了——因為他是陳珞珈! 的確,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發現望京醫院取得如此好的成長業績,確與陳珞珈個人有很大關系:他對中醫太熟悉了,操弄一個望京醫院對他來說簡直就是綽綽有余,如烹小鮮。 人生拋物線 陳珞珈生于1953年,老家是湖北武漢市。五十二年風雨路,陳珞珈的人生軌跡恰似一條拋物線。 解放以前,武昌只有一兩家醫院,老百姓的醫療主要靠藥店的中醫進行診療。當時,武昌有兩家比較大的中藥店人氣很旺,這兩家藥店就是陳珞珈家里開的。陳珞珈的父親,著名中醫陳長春坐堂行醫,母親、哥哥、嫂子進藥、炮制、抓藥,一大家子都在藥店忙碌。 陳珞珈出生時正好是公私合營的年代,家里的藥店一夜之間變成了國家所有,父親的成分被定為小商,母親因為家里孩子多,又遭遇這樣的事情,就沒有繼續工作,留在家里帶孩子。家里的生活水平急轉直下。 十幾歲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陳珞珈的家庭出身由小商定為資本家,后來又因為父親態度不好,再次被定為反動資本家。反動資本家的成分帶給陳家的沖擊太大,家里多次被抄,家人被批斗,友善的鄰居突然變得可怕,親戚們也不再來往,陳珞珈的家被攆得到處搬遷,文革10年,光搬家就搬了7次,在政治壓力下,父母也被迫離異。陳珞珈一家,像是跌入了一個深谷。 遭人白眼,受人凌辱,吃不好穿不暖,陳珞珈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著。文化大革命中期他到農村插隊,知識青年陸續返城或被招工,但是一次又一次,陳珞珈都招不走,他的心情一度消沉,看不到一點希望和前途。 但是,但凡人杰總會有傳奇之處,陳珞珈也不例外。1974年,一個招生名額改寫了陳珞珈的人生路線。一個對陳珞珈頗為同情的老師利用“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名額,把陳珞珈招進了荊州醫學專科學校中醫班。 這次招生對陳珞珈而言無疑是生命走向開始順暢的起點,畢業之后,陳珞珈的發展開始青云直上。 因在學校成績好,畢業后被留下當老師,為了增加臨床經驗,陳珞珈被派到荊州地區人民醫院上班。在上班時,湖北省衛生廳挑干部,他被挑中,到了衛生廳科教處,后來又到中醫處,30歲當上了處長,成為全國中醫處長里最年青的處長,接著,衛生部到湖北省召開縣級中醫院工作會議,通過那次會議,衛生部發現陳是個人才,在1985年,借調陳珞珈到衛生部,1986年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陳珞珈又調到中醫藥局,先后任醫政司處長、副司長,達到職業生涯的頂峰。 文革時,政治上抬不起頭,人格上受歧視,工作前景受壓制,陳珞珈忍受著,改革開放后,一路高歌,30歲當處長,37歲當司長,他體會了勤奮與成功。但這些常人眼中的大悲大喜在陳珞珈身上的反應都是平靜的。 1999年是陳珞珈命運的拐點,這一年他從坐了13年的副司長位子上下來了(關于他的‘下野’,中醫界人士評價不一,但多表惋惜),他到了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任所長兼黨委書記。在這樣一個多數人都以為是養老的單位,陳珞珈搞出了一些重要的中醫科研成果,其中就有中醫界熟知的《中國中醫醫療服務需求與利用調查研究》和《中國農村中醫事業管理技術研究》等研究報告。 2003年,上級對管理混亂的望京醫院進行領導班子調整,陳珞珈受命就任望京醫院院長。 中醫院發展的思路 陳珞珈的中醫工作與他的人生路線是吻合的,他人生之路的每次躍升與他在中醫工作中做出的表現息息相關。當他年少時,環境使他難以耳濡目染向父親學習中醫,他那時的人生是灰暗的;被挑到湖北省衛生廳,是因為他工作出色,中醫大夫做得好;30歲當處長,因為他對中醫工作做出了成績,在全國最先實現全省每個縣都有中醫院,37歲當司長也是因為他中醫管理經驗豐富、文筆好、對中醫發展有思路。 對望京醫院的情形,陳珞珈不陌生,他知道自己是受命于危難之中:外部,門診冷清;內部,矛盾眾多;整體,半死不活,發展乏力。陳珞珈認為其中主要的原因,同時也是國有醫院共存的問題,就是體制不順,機制僵化,管理落后,效率低下。 作為中醫院院長,一把手,陳珞珈坦承他考慮的首先是生存問題。他說中醫院院長,在現階段的發展之路就是三種選擇兩步曲。三種選擇,第一個選擇,以中醫為主,就干中醫;第二個選擇,中西醫結合;第三個選擇,西醫發展容易,先做西醫,中醫只是附屬。他選第二條路,先生存再發展。畢竟,作為院長他要發人員的工資、獎金,還要維持醫院的運轉。兩步曲,就是在醫院生存下來之后,可以走中醫的道路,也可以根據情況繼續走西醫的道路。這個階段,陳珞珈認為有60%以上的院長會選擇以中醫為主,因為,他畢竟是中醫院,他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中醫的特色和療效。 以望京醫院為例,它的骨科很好,但它是怎么和以骨科聞名的北京積水潭醫院競爭的呢?望京醫院有兩手,積水潭醫院的手術它都能做,但有一些在積水潭醫院必須做手術的病(這些病有的是壓迫椎管,有的是突出后擠壓了神經,也有的是周圍肌肉牽拉緊張等原因造成的),在望京醫院用“手法”,用推拿,針灸或中藥就可以解決,先“手法”后手術,這樣的療法病人自然樂意選擇,這就是望京醫院中醫特色的體現。 可是,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加劇中醫學科的萎縮速度,影響中醫學術的傳承呢?陳珞珈不這么看,他要的是把病人收進來,不能流失,但進來后要盡量用中醫或中西結合的方法醫治,他說院長在政策制定上,對中醫要有個傾斜政策,包括分配上,要引導大夫多用中醫療法,多用中藥。 中醫院院長的當法 認識陳珞珈的人說陳珞珈厲害,說他看上去不吭聲,但是一旦真正做起來,當斷則斷,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必須要做成! 到望京醫院當院長他認為值得做,上任時他暗自發誓,用3年時間,就是頭拱地也非要把望京醫院變個樣子。 然而,望京醫院也絕非等閑之地。中醫藥局的工作人員一定會對望京醫院職工到局里告狀鬧事的狀況記憶猶新,有人形容那時的望京醫院“關系復雜,矛盾眾多”。 陳珞珈知道就矛盾解決矛盾,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為矛盾太多了。他要找主要矛盾。因此,在新官上任最初的一段時間里,他一把火也不放,一腳也不踢,非常低調,深入調查研究。職工不解,私下紛紛議論這個院長怎么了? 實際上這是陳珞珈獨特性格的一個方面。 起伏的人生煉就了陳珞珈,困境、逆境他都能咬牙挺過,因此,他個性堅強,尊崇自強自立;他不愛說話,不輕易發表意見,顯得有點內向,這是他為人低調,深思熟慮的表現;同時,長期在壓抑的環境下成長,使他產生了一種面對不公正現象拒絕妥協的堅強個性。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他是個有思想的人,一旦認準了的事情,他的決心比誰都大。 陳珞珈在靜靜的觀察中找到了主要矛盾,那就是發展,他要以發展為主線統攬全局! 從2004年開始,望京醫院開始拼命抓業務,陳珞珈“以發展的主線把全院的人統起來,把矛盾也統起來”的思路很見成效。陳珞珈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告狀的職工團團圍住,但陳珞珈什么也不說,就強調抓業務,拼命地把門診量搞上去,把病人收進來。2004年陳珞珈制定了19條措施,今年又出臺了40多條加速發展的新舉措,他想了不少點子用了不少絕招,醫院經濟效益隨之迅速好轉,醫院的大小矛盾也迎刃而解。陳珞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個月不抓發展,不抓效益,矛盾就會層出不窮,“望京醫院現在沒人告狀了,大家都忙著搞業務去了,所以用發展這條主線來統攬全局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公立醫院固有的弊端,往往使平庸的院長在治理上束手無策,而那些精明的院長,比如陳珞珈,就知道,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利用分配機制來調節治理是個非常管用的辦法。 但陳珞珈做同樣的事情往往又與眾不同。一般醫院的獎金分配思路都是科室的收入減去支出再提個系數,手術科室和非手術科室不一樣,科室都盯著收入流水。陳珞珈把思路改了,他不光看科室的流水,還要看門診量、病床使用率。在比例上,收入流水占獎金收入的60%,病床使用率占30%,門診量占10%,每個科主任和行政處長還要簽目標管理責任書,完得成才能干下去。年終的業績獎,他也有一套辦法,有五個單項否決指標,四個非單項否決指標, 每個科,每個人能拿多少,科主任都能算出來,這樣一來,望京醫院的科主任不光要盯流水還要盯其他的指標,所以,主任處長們一個個忙碌異常,醫院也呈現了整體發展的良好狀態。服務態度好,醫療水平高的科室月平均獎金能拿五六千,反之,只拿幾百元,合理的分配機制促進了行風、醫院效益良性的發展。采訪中,記者得知,望京醫院八月份有五天全院的病床使用率達到了105%,病人來住院還要托人,這與兩年前的望京醫院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新的起點 對比陳珞珈來望京醫院前后,結果是明顯的。 2003年望京醫院的業務收入是7000萬元,2004年達到1.05億元,增長30%。今年前7個月比去年同期又增長了3 本文關鍵字: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