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美迪醫訊 > [封面報道]納稅新主張 |
[封面報道]納稅新主張 【?2005-10-21 發布?】 美迪醫訊
西安一位營利性醫療機構老總憂慮地對記者說,幾年沒打過交道的地稅部門已經上門征繳營業稅了,這讓他感到壓力陡然間增大了許多。這位老總談到的情況實際上是眾多營利性醫療機構老總面臨問題的一個縮影。按照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民營醫院分會提供的說法,今明兩年將是全國大部分營利性醫療機構3年稅收優惠期結束的日子。全國將近4000所營利性醫療機構將陸續開始繳納以營業稅為代表的稅賦。 不小的負擔 按照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規定,營利性醫療機構等同于企業,要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成為醫院有限公司(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副會長于宗河語),因此,營利性醫療機構繳納的稅目、稅率比照企業。那么作為企業,營利性醫療機構究竟要繳哪些稅,又分別有多少呢?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可謂是蓬勃向上。溫州市95%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創建于20世紀90年代,在實行醫院分類管理的政策指導下,均被定為營利性醫院。溫州市衛生局金偉光副局長曾對溫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稅賦問題做過專門研究。在他的報告里,我們看到營利性醫院將面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義務兵優撫費、水利水電建設基金、地方養老基金、超960元工資部分的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和企業所得稅等10多項稅費負擔。 金偉光的調研小組僅對其中6項主要稅費進行了預測,包括營業稅(業務收入的5%)、城市維護建設稅(營業稅的7%)、教育費附加(營業稅的4%)、水利水電建設基金(總收入的1‰)、地方養老基金(總收入的5‰)、工資超960元的33%的企業所得稅。結果顯示,6項稅費已占營利性醫院總收入的10.11%,而民營綜合醫院的年結余只占總收入的14%,民營專科醫院的年結余僅占總收入的1.32%,兩者平均為7.66%,稅收比例遠遠超過了結余的比例。也就是說,營利性醫療機構干一年,還不夠給工商、稅務部門繳納各種稅費的錢。 且不說營利性醫療機構具有的公益性,就按資本投資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賠本的買賣。 所以,雖然這兩年眾多社會資本都對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表現了濃厚的興趣,一些較大的營利性醫療機構也陸續開張,但是在衛生部前醫政司老司長張自寬看來,營利性醫療機構總體的發展速度仍然不盡如人意。在他寫給衛生部領導的報告中這樣寫道,截至2002年底,全國營利性醫療機構數僅占全國醫院總數的10.04%;擁有床位更少,僅占全國醫院床位數的3.50%;擁有衛生人員數比例也很低,僅占2.00%。這就是說,20多年來民營醫療機構雖有所發展,但還相當滯后,從整體上看,還沒有形成與公立醫療機構共同有序發展的新格局。 造成營利性醫療機構數量少、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不是國家要限制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呢?顯然不是。 發展民營醫療機構,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是一項重要政策。因為它有助于增強衛生事業投入,補充政府財政之不足;有利于引進競爭機制,促進公立醫療機構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有利于人民大眾獲得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發展民營醫療機構在我國尤其重要。因為我國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低下、醫療資源匱乏、長期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中國家,政府不可能把醫療服務事業完全包下來。 在張自寬看來,國家是積極支持和鼓勵發展民營醫療機構的。他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府陸續出臺了發展民營醫療機構的政策,先是“允許個體行醫合法存在”,繼而提出“支持個體開業”,接著又明示“積極拓寬衛生籌資渠道”。當制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時,就更加明確地提出:“堅持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發展衛生事業,實現市場機制與政府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優化衛生資源配置,鼓勵衛生機構圍繞質量和效率開展競爭,逐步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共同有序發展衛生事業的新格局。”這表明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整體計劃的水平。 既如此,那么為何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如此艱難、緩慢呢? 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莫過于待遇的不公平了。 與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療機構的競爭劣勢是明顯的。政府每年都給公立醫院2%~10%的補償,公立醫院還是免稅的,營利性醫療機構正好與此相反,不但沒有任何補償,還要繳納各種稅費,此外在定點醫療機構資格的評定、職稱評定、吸引人才等方面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營利性醫療機構在這種環境下無疑是夾縫中求生存。上海衛生部門某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若開始繳稅,上海將有20%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倒閉。按照溫州衛生局金局長的數據看,這決非危言聳聽。 扭曲的生存 在這種近乎“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生存法則是什么呢? 聽到這個問題,北京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許亮會長苦笑,但沒有給予明確地回答。他不回答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就營利性醫療機構整體而言,局面是發展程度不一,良莠不齊。既有像武漢亞洲心血管醫院這樣規范運作,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同時也有大量的營利性醫療機構采取了種種不道德的手法在坑害患者的利益,而且這樣的醫院數量絕非少數。 資本投向醫療,是帶著盈利的目的,但是,企圖牟取暴利的投資者不會投資醫療衛生行業—這個行業的規律顯示,投資醫療衛生行業,只能期望投資回報的穩定性,不能期望投資回報的豐厚性。期望短期內獲取暴利的投資者往往會采取坑蒙拐騙的手法禍害行業風氣,侵害患者的利益。最終,這樣的投資者也不會有“善終”的結局。 在記者采訪時,多位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負責人承認在3年稅收優惠期內盈利非常困難,除非采取不正當的經營手段去欺騙患者。這些院長強烈呼吁取消或者減免稅賦,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多給點扶持,同時加強監管,這樣既保護了誠心想開百年老店的投資者,又有效地減少了用3年時間撈一把就走的害群之馬的數量。 所以,事實上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現狀是,正規經營的負擔非常重,采取短期化操作的卻賺取了大量的暴利。一位院長揶揄這種現象:猛干3年,3年后又是一條好漢(3年后重新注冊,再享受3年免稅)! 但這樣做對營利性醫療機構整體健康發展而言無疑是飲鴆止渴,短視的行為造成的惡果已經顯現。據民間機構調查顯示:高達79.3%的民眾對營利性醫療機構抱有不信任的態度。欺詐、價格不真實和急功近利幾乎成為民眾眼中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代名詞。那些誠信經營,期望塑造品牌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壓力無形中被放大了。 寫給部長的信 最近,衛生部和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聯合推出了打擊非法行醫的“颶風行動”,一批已經激起民憤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相繼中箭落馬,在節目中一些欺騙患者的手法也被記者陸續給予揭露、曝光。這樣的結果雖是意料之中,但是如此集中、大規模的報道,仍然帶給觀眾以震撼。 不可否認,這些衛生領域的害群之馬給衛生事業的形象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這些問題也引起了衛生界一些老同志的關注。 退休多年,年過七旬仍為衛生事業愁得睡不著覺的前衛生部醫政司老司長張自寬就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問題作了調查研究。他認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面臨的問題很多,但首當其沖的是稅費問題,他說,制定、執行這個政策沒有多少益處,反而攪亂了整個事業的性質,加劇了營利性醫療機構短期行為的發生。他認為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 引人矚目的是,日前他給衛生部馬曉偉副部長并高強部長專門就此問題寫了信,并附上了他撰寫的《關于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和稅收政策之演變與思考》的報告。 張老在信中是這樣寫的,“關于醫療機構不進行工商登記、免征工商業稅的政策,是建國初期在衛生部老領導的爭取下,經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陳云同志為主任)決定的。這一政策一直執行了50年,直到2000年衛生部等八部委局提出實施新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制度后才予以改變。” 建國之初私立醫療機構占90%以上,中央政府曾連續頒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鼓勵醫療事業發展實施免稅政策。當時之所以要制定這一政策,是基于對醫療事業性質的判定,即醫療事業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事業,不是工商企業。 2000年實施新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制度后,國家對醫療機構實行分類管理制度,醫院開始被分為非營利性醫院和營利性醫院兩類。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00年7月10日發布了財稅[2000]42號《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開始對醫療機構進行征稅。 張自寬認為,當時對免稅這一重大政策的改變缺乏審慎,一未經深入的調查研究;二未經廣泛征求意見;三未經科學論證;四未經先行試點,即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最后導致了一系列問題,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張老對當時衛生部急迫地改變半個世紀以來一貫奉行的重要政策感到費解,同時更令他難以理解的是,“既然1950年建國伊始,在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都能做出對公、私立醫療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為何在50年后的現在卻要改變它?”張老問道,“難道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改變社會公益事業的性質,使之市場化、商業化嗎?既然同屬于公益事業的民辦教育機構可以不進行工商登記并可享受減免稅的優惠,為何民辦醫療機構卻要改弦易轍,難道國家真的要靠向民辦醫療機構征稅來增加財政收入嗎?” 納稅新觀點 不光是張自寬,一些營利性醫療機構老總、衛生管理專家和一些學者也提出了質疑:這個政策(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征稅)合理嗎?這個政策合法嗎? “我認為這個稅應該取消,”于宗河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干脆利落。“好多國家對民營醫院都不征稅或少征稅,根據我們的國情,我認為我國民營醫院不應該繳稅。” 于宗河認為有3條理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國家對衛生事業性質的定義是“國家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業”,衛生政策是政府組織社會生 本文關鍵字: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