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是100%的公有, 100%的民營,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一家醫院。院長劉曉程說,泰達是一塊“試驗田”,要試驗一種全新的辦醫體制。
作者:劉虹
兩次打碎親手建造的“琉璃塔”
劉曉程是中國衛生系統一位新聞人物,因為他兩次打碎了親手建造的“琉璃塔”。
第一次是1987年,在中國心血管疾病醫教研的最高殿堂——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取得一系列驕人成績的劉曉程,舉家北遷牡丹江,去創辦我國第二所心血管病專科醫院。那時,因為醫療資源奇缺,有的病人等10年才能等到手術通知單,痛失治療的機會。因為有“太多的病人投醫無路,我甘愿去做一顆鋪路石”。在牡丹江的7年,劉曉程創辦了一所心血管病醫院,為23個省市區的3000多名患者做了心臟手術,劉曉程也成為衛生系統的名人,到人民大會堂作報告,與江澤民總書記座談,成為黨的十四大代表,他的事跡被拍成電影……
2000年,51歲的劉曉程再次作出驚人之舉:辭去中國醫科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的職務,提前退休,去辦一所夢想中的心血管病醫院。臨走,他作出了超凡脫俗的舉動:把所有的榮譽證書付之一炬,只留下一個醫療藍本,帶走了老母親當年顫抖著手為他寫下的8個大字:“醫乃仁術,好自為之!”
劉曉程創辦的又一所心血管病醫院,就是建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
近3年了,因為劉曉程的知名度,不斷有人來到這所醫院參觀,也傳出種種消息:這是一所非常獨特的現代化醫院,但是,它適應中國的土壤嗎?有媒體稱劉曉程是“孤獨的追日者”,泰達是“一種烏托邦的空想”,泰達真是一個夢嗎?
“泰達是塊試驗田,為此我想了10年”
2003年9月,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在天津塘沽一塊曬鹽場的荒地上拔地而起。開診那天,媒體云集,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發來賀信,她希望這所醫院能夠為公有制醫院的改革創造出新經驗。
劉曉程要在這里建一個“試驗田”,因為“這個問題我想了10年都不止”。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入7.2億元資金建起的7.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醫院,劉曉程是開發區管委會聘任的院長,兼任醫院黨委書記。
這里有令許多患者羨慕的條件:普通病房里有中央空調、進口病床、無障礙衛生間、電話和薄屏彩電。醫院為患者免費提供純凈水、每日一次水果和免費的一日三頓營養餐,這樣的病房每天只收50元。
這里也是令許多專業人員羨慕的地方:醫院有16個手術室,術后監護室80張床,有空氣凈化裝置的現代化導管室5間,心臟重癥監護室40張床。
這是一所非常“人性化”的醫院:咖啡廳、商業街、花店、禮品店、貴重物品存放處、屋頂兒童樂園、親友等候大廳,先進的物流系統讓病人不用自己舉著大小便到處找化驗室,只要按一下電鈕就會自動傳送。在這里,你不是做為一個病人,而是作為“人”被尊重。
這里有許多人“不太敢相信”的價格: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只需花費1.5萬元,心臟搭橋手術4萬元,10種代表性的心臟手術和介入手術的價格也低于天津平均水平。泰達醫院價格的低廉,還可從其與天津醫保局進行的單病種結算合作的結果中得到佐證:醫保局比天津平均結算的結果少掏了19%,個人則少掏了39%。
“人性化、現代化”、“博愛、濟世”,這是醫院的標準,也是自勉,更是承諾,“醫療面前人人平等”,不管面對的是窮人還是富人。
泰達是理想也是現實
“有人說我是個理想主義者,還有烏托邦的空想。我說我既是個理想主義者,也是個現實主義者。”劉曉程如是說。
泰達是一所政府管辦分離的醫院。建院開始就實行了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法人到位,全員聘任,院長真正負責,有人、財、物三權。
“就是把人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使效率發揮到極致,讓成本降低到極致。”
泰達醫院的大樓里,全體員工僅僅365人,其中行政人員不到30人,沒有工人,后勤完全社會化。劉曉程形容這種結構是“不養閑人,人員精簡得不能再精簡”。國家規定事業單位后勤人員和行政人員不超過總編制的28%,而這里不到30人,只占8%。“今后主要增加一線人員,所以這個比例還會下降。”
泰達300多名醫護人員全部向社會招聘。“我們的條件是薪金略高于天津人才市場的平均水平,但主要還不是錢,是讓他能實現自我。其實醫務人員都希望有個舞臺,泰達就是給了大家這個舞臺。但有一條,來的人必須人品好,心黑了的人,技術再好我們也不要。”
請看泰達的效率:開診第一年,全院323名員工做了400多例手術;第二年,365名員工做了870多例手術。人員增加了15%,業務增加了100%以上。最多的時候,一天做8臺外科高難度手術;介入一天做22臺,而介入治療中心只有5個護士、3個技師。
當然,職工收入也隨之增加。泰達自己創造了一個工資體系:將職工的獎金和支出成本掛鉤,而不與處方和檢查掛鉤,通過考核工作質與量確定綜合效益和獎金發放水準。在考核中,重獎支出成本低、單病種收費低、平均住院日少、工作質量高、勞動強度大的科室和醫護人員,對專家實施院內二次分配。劉曉程要求醫護人員“合法地、有尊嚴地獲得物質利益,醫生收入全部透明化”。
醫院對各種藥品、設備全部“無底價”招標,標準就是4個字“物美價廉”。有一次設備招標,因為價格超出了讓利底線,廠家人員不得不在凌晨4時打越洋電話到美國,要求公司總部給予“最低價”再讓利的特權。醫院購買的104臺呼吸機、16臺體外循環機都為原價的25%。
泰達的“標本”意義
劉曉程承認,作為院長,他面臨巨大的壓力——發展的壓力。但他在感到空前辛苦的同時也感到人生空前的欣慰。
劉曉程介紹說,依靠低成本高效率和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泰達醫院2003年9月建院,2004年收入6600萬元,經濟自給率61%;2005年人員只增長了15%,收入增長了100%,經濟自給率達到84%。對于
今年的目標,劉曉程滿懷信心:“今年預計人員增長10%,收入將增長70%~80%,經濟自給率將達到94%。再過一年,就完全能夠達到盈虧平衡了。”
在“博愛、濟世”中,泰達醫院也很注意市場經濟規則,他們為有更高醫療需要的病人準備了豪華的病房,病房價格不菲。在醫院的最高層12層,我們看到了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VIP“總統套房”式病房,它分為生活區、辦公區,還配有健身房、秘書房等。市物價局批準,這個“總統套房”的收費標準是每天3000美元。此外,在醫院的11層,還有一些高級單間病房,收費標準為每天300~400元人民幣。
泰達醫院的發展完全體現了制度的優越性:“我是開發區管委會聘任的院長,沒有任期,但有目標,就是發展好醫院。”劉曉程說,開發區曾規定遞減式財政扶持5年,第6年實現最終斷奶。醫院2004年經濟自給率達到61%,2005年增加到84%。所以,對5年以后不吃皇糧他們并不擔心,自給自足完全可以做到。當然,那時不排除轉制、引進國際品牌、技術和人才,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
據了解,泰達已經給全國30個省區市的患者提供了服務,上自部級領導,下至邊遠地區農民和孤兒,還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慕名而來。從技術上講,他們不僅可以做復雜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手術,而且完成了在國內為數極少的心腎聯合移植。所以“對未來我們完全有信心”。
劉曉程認為,老醫院有老醫院的壓力,新醫院有新醫院的壓力,兩者同樣可以改革,關鍵在于政府是否下了決心。對于泰達是否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劉曉程認為,事業的生命力不在于個人魅力和知名度,泰達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種新體制。“現在醫院雖然還很弱小,但辯證法告訴我們:新生事物的生命力表現在質上而不在于量”。這,也許就是泰達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