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外科整形產品市場將持續成長,但各國政府較低的醫療補助對外科整形產品的銷售將帶來不利,但這些問題不會對高速成長的需求帶來負面影響。
亞洲擁有40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0%。在過去的10年間,亞洲各國的年經濟增長率達到8%~10%,相比之下,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年經濟增長率僅為4%,有些甚至還不到。在許多經濟快速增長的亞洲國家,個人收入的增加,使大眾對醫療保健與長壽更加期待。
據估計,目前亞洲的整形外科產品市場為15億美元,近幾年的增幅超過了5%。髖關節植入物占了該市場的40%多,創傷器械接近35%,膝關節植入物占了25%。亞洲國家對整形外科產品的需求占全球需求量的1/4。預計到2009年,亞洲整形外科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億美元。
在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小部分人可以享受先進的整形外科治療。但是從整個亞洲來說,越來越多的人已認識到整形外科手術將是關節炎、脊柱及骨科疾病的替代療法。因為一般而言,亞洲人的骨架小于美洲或歐洲人,因此,亞洲人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比美洲和歐洲人要高。
日本:亞洲的主角
日本的整形外科產品占了亞洲3/4的市場。日本醫療支出的模式更接近于美國或歐洲等發達國家。日本擁有高度發達的醫療保健系統,其醫療保健水平與工業化國家比肩。日本醫療設備市場發展良好,約為250億美元,近幾年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整形外科產品市場約為14億美元,其中髖關節植入物占了45%,創傷器械與膝關節植入物位列二、三名。
日本的醫療器械受到嚴格的監管,性能復雜的產品上市總會受到拖延,因此,日本醫療器械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公司和日本衛生署協商的支付水平。過去,日本政府對醫療器械和整形外科產品的支付水平比較高。為了減少政府的醫療負擔,日本衛生署于2006年3月調整降低了對醫藥的補助金,對醫療設備部分的補助大約減少了2%。
然而,外科整形產品的命運卻遠遜于此,髖關節植入物的補助平均被砍了近13%,膝關節植入物補助減少約7%,創傷器械補助減少13%,脊椎器械減少不到5%。
中國:成長最快
在亞洲,中國是醫療設備市場成長最快的國家,已占據亞洲醫療設備市場的第二把交椅,約為40億美元。
中國的整形外科市場相較日本小得多,約為1.25億美元。然而,在過去幾年的增速卻達到了14%~16%,主要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長帶動了整形外科市場的增長。
在整形外科市場中,膝關節植入物占了大頭,約為50%,創傷器械及髖關節植入物分攤其余的市場。中國的整形外科市場預計會以8%的速度穩健成長。
中國臺灣地區的醫療設備市場約為15億美元, 2004年,整形外科產品的市場接近8000萬美元,其市場的一半為進口品。進口產品主要來自美國,其次是日本與歐洲。臺灣本土的制造商有能力制造的產品,主要為可拋棄式及其他較低級的產品,如骨螺釘、骨板等。
為了降低醫療費用和政府的醫療補償支出,臺灣當局從2002年起,開始實行全球通用的醫療補償計劃,減少了醫療補償金,這估計將會使整形外科市場需求減少。
韓國:進口量可觀
韓國的醫療設備市場在亞洲排第三,約為20億美元,整形外科器械市場占據了十分之一(2億美元)。2003年,韓國約有9000萬美元的整形外科器械依賴進口,髖、膝關節植入物占了整形外科器材需求的90%。但近幾年,韓國對外科整形產品的補助減少幅度與日本類似。
印度:行業管制加強
印度的醫療設備市場約為15億美元,成長穩健,超過一半依賴進口。然而,最近一些規定的改變可能對醫療設備行業帶來沖擊,印度自1940年就開始對藥物與化妝品實行管理,但是直到最近,醫療設備絕大多數仍未受到管理。2005年10月,印度藥物控制中心(Drug Controller General of India, DCGI)宣布,重新對10類醫療設備項目進行分類,醫療設備和藥物一樣必須接受管理。
2006年3月,DCGI宣布了新的準則,規范了這10類醫療設備的進口與生產制造。在新的醫療設備規范中,進口商需在DCGI注冊該產品,獲得進口許可執照,并對此負責。印度的企業對此表示憂慮:獲得所有新的醫療設備規范中的這些文件的費用將比較昂貴。整形外科器材也被列入這10類醫療設備。
但是日漸增長的“醫療旅行者”緩和了上述新規定帶來的沖擊。一般說來,“醫療旅行者”是國際性的旅行者,他們旅行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比在自己國家便宜的治療和手術。整形外科手術最受“醫療旅行者”的歡迎,因為在印度開展這樣手術的費用只是在歐美國家開展同樣手術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據估計來自歐美的“醫療旅行者”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有所增長。同樣,印度整形外科產品市場也會增長。
目前亞洲的整形外科產品市場為15億美元,近幾年的增幅超過了5%。亞洲國家對整形外科產品的需求占全球需求量的1/4。預計到2009年,亞洲整形外科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