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總院推上發展的快車道
——訪千嘉理事會副理事長、北京軍區總醫院程齊波院長
我的責任就是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來實現北京軍區總醫院的發展和騰飛
走進北京軍區總醫院院長程齊波的辦公室,一眼就能看見總院整體發展規劃圖,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奪目。
和醫院上下不同的人聊起程齊波,機關的人說他人緣好,有群眾基礎;科室里的醫生護士夸他是位敢創新、有激情的好院長;就連病房中的病人都認識他,稱贊程齊波是個和藹可親、沒有一點院長架子的院長。
記者困惑了,怎么連來院就診的患者都對程院長這么熟悉?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終于找到了全院上下對程齊波好評如潮的原因。
從戰士到院長
程齊波1973年1月份入伍,入伍后,一直在部隊從事基層衛生工作。1976年,到第三軍醫大學學習改寫了程齊波的人生路線。作為一個做基層衛生工作的戰士能到軍醫大學去學習,程齊波異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軍醫大學的四年期間,學習非常刻苦。
“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好好學醫,將來能當一個好醫生,在醫學上有所作為。”當記者問及程院長的人生經歷,他實實在在說出了當時的想法。
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可謂天之驕子,可程齊波還是毅然回到原來的基層衛生隊。然而,基層衛生隊的現實就是量量體溫,打打針,頭疼、發燒、阿司匹林一包,稍微經過醫學訓練的人也能勝任,這讓一心想當個好醫生的程齊波心情一度消沉,看不到前面的路會是什么樣子。
但是,人之精英必有堅定之信念,程齊波也不例外。在基層的兩年時間里,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理想,學外語、看資料、練技術,團里上上下下都知道衛生隊有個技術過硬的程醫生。
是金子總會發光。一次,軍區要搞一個衛生宣傳評比,團領導立刻就想到了程齊波。“我只會看病,作宣傳我可是一竅不通。”程院長現在給記者講起這段經歷時,仍然覺得十分有意思,“可領導交給的任務你又不能不完成,我就創作了一個宣傳飲食衛生的動畫腳本,沒想到在軍區和全軍拿了個一等獎。”孰不知,這又是程齊波的一個人生轉折點,因為正是這個一等獎引起了軍區衛生部的注意。
用程院長的話說:“一踏進軍區衛生部,再想出來可就不容易了。”程齊波在軍區機關一干就是將近十年。人生又能有幾個十年呢!程齊波感到自己再重操手術刀是不太可能了,但是在機關長期從事衛生干部的技術訓練工作,十分熟悉哪一級的醫生應該掌握什么技術,他希望能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發揮自己的熱量,于是幾次請纓要來北京軍區總醫院工作。1993年3月份,程齊波被調任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務部任副主任,主管醫院醫師的科技和訓練。
1998年北京總院組織換屆調整,程齊波升任醫務部主任。從1998年到2004年,從副主任到主任,在這將近11年的摸爬滾打中,程齊波經常和科主任、技術干部在一起聊天,研究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對總院的工作規律抓的比較準,對總院深層次的問題看的也比較透徹,所以很快能適應工作,并能初見成效。程齊波院長頗為感慨地告訴記者:“這將近11年的經歷是對我管理能力、協調能力的巨大挑戰,如果要沒有這段經歷,軍區總醫院院長這個位置讓我來干,我也干不好。”
2004年4月,經過民意選舉,程齊波被推上了北京軍區總醫院院長的位置。
二次創業
30多年的軍旅生涯,留給程齊波院長的不僅是堅強的意志,更鑄就了他敏銳的改革意識。
作為北京軍區總院現任院長,程齊波對總院有自己的一套客觀評價。總院在發展過程中曾經輝煌過,特別是在五六十年代,借助軍隊的有利條件,總院充分發展技術力量和技術水平,在北京名氣還是非常大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認,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地方醫院尤其是大醫院抓住有利時機進行了快速的發展,而北京軍區總院的發展速度卻慢了下來。程齊波認為有外部體制不順、機制僵化的原因,也有內部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的因素。
程齊波院長知道總院以后的發展不會是一片坦途,可是他不回避、不放棄,他提出總院現階段的發展之路就是要“二次創業”。
在技術建設上,程齊波鼓勵全院醫務人員大膽創新,他對全院的技術骨干說:“總院的醫療水平是靠你們支撐的,大膽創新,有多大能耐使多大勁,我會為你們提供最廣闊、最開放的平臺,任你們在上面揮毫潑墨!”
僅一年時間,當國外一家著名醫療機構在世界權威學術雜志上發表“干細胞肝臟移植動物實驗獲取成功”的文章時,世界首例干細胞肝臟移植已經在北京軍區總院實現了臨床上的突破,這項有望代替肝移植的前沿技術,半年中已在臨床成功移植了70多例。
從市場需求出發,程齊波看到社會上青少年網癮成災的現象,率先在全國成立了戒網癮醫學中心。先后住院的60多名孩子100%都已經輟學,他們的父母都放棄了希望,中心大膽推出“心理+藥物+物理”的治療方案,用“醫”、用“情”打開孩子們封閉已久的心扉,過去曾經犯過罪的孩子,曾經陷入網吧一個月不回家的孩子,曾經嚴重心理扭曲的孩子,曾經極度營養不良的孩子,都在這里找到了家的感覺,和這里的醫務人員成為親密的朋友,重新煥發出青春的天真和活力。
全院科室根據自身特點,各顯身手,殫精竭慮地謀求發展。腫瘤科在中國抗癌協會支持下,推動了“百萬婦女乳腺普查工程”,成為全國首家普查定點醫院,計劃6年時間按國際通行標準為100萬婦女提供4次乳腺普查活動;東區醫療部成立了我國第一家“植物人促醒中心”,目前已有2名植物人經治療蘇醒出院;門診部脈象室運用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電腦中醫”診病,使中醫的診斷從理論上有了量化標準;皮膚科引進國內第一臺過敏診斷治療儀,可以破譯過敏“記憶碼”,根除致敏“引信”……
醫療資源部李主任告訴記者:“自從程院長上任以來,總院的每個人都像上緊的發條,沒有人催促我們,可我們自己就想干點事,為總院的發展盡點綿薄之力。各個科室競相瞄準世界一流搞科研,瞄準國內先進搞建設,生怕落在了別人的后面,自主創新的動力比任何時候都高漲,帶來了新技術、新業務在全院遍地開花的大好局面。這都得歸功于程院長為科室技術建設打造了一個開放的平臺。”
新“官”挑起醫院大梁
人才,是醫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堅實階梯,作為院長的程齊波是深諳此道。在上任之初,他就提出了“內競外引”的人才戰略。內競就是內部競聘科室主任,外引就是外部引入高尖人才。2004年的春天,在醫院黨委領導下,醫務部緊密配合政治部打破慣例,引入競爭機制,設“擂臺賽”競選科室官,并提出一個響亮口號:“你有多大才,給你多大臺!”一石擊水,全院科技人員沸騰了。靠論資排輩難以任職的近百名年輕知識分子紛紛報名參選,兩名在海外讀博的留洋學子也通過E-mail發來了自薦信。擂臺賽上,“小字輩”們勇敢地登臺亮相,接受由國內著名醫學專家組成的考核組“檢閱”。經過口試、筆試、講演、答辯及“德、能、技、勤”全面評估,53名技術人才分四批走上領導崗位,擔任了科主任、副主任、護士長職務。干部機制的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新“官”挑起了醫院大梁。
記者在采訪中還聽到這么一件事,一個博士科主任被程齊波辭掉了。這位博士出身的科主任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自從進總院以來一直是不前不后,進取心不強。這種工作態度和速度與程齊波的要求顯得很不合拍,他親自找這位主任談話,可科室工作還是不見起色。
“不行就讓他下課,讓更有能力的人上!”程齊波果斷地決定了這位主任的去留。當記者問及這件事時,程齊波嘴角露出了一絲無奈:“其實,我們私底下的關系非常好,可是一個人的能力和學識是不能劃等號的。醫院的發展需要更有能力的人,我不能為了一個人而放棄整個科室的發展,只能揮淚斬馬謖了。”
由于部隊醫院人員編制的制約,使程齊波廣納賢才的想法遇到阻力,善于靈活運用政策的程齊波提出了“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人才新策略,加緊“外引”步伐,四處尋訪人才。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被程院長一心謀求醫院發展的真誠所感動,到醫院擔綱領銜,親自組建了軍內第一家內外科聯合的心肺血管中心。消化內科專家范君度,是創建中國肝膽內鏡微創技術的第一批人,多次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做現場示范表演,已成功治療了2萬多例病人,他退休后來到子弟兵醫院,在消化內鏡中心開展了膽道內鏡治療,為膽道結石、膽道狹窄、膽漏、晚期壺腹癌及失去手術機會的病人解除了痛苦。著名兒科專家封志純教授派出得力助手幫助兒科建立了新生兒危重癥監護中心,全天24小時待命,實行“出診-轉運-急救”一條龍服務,讓無數早產新生兒、缺血缺氧腦病新生兒、早產兒肺透明膜病新生兒又回到了媽媽的懷抱。
讓患者“挑刺”的全新服務
程齊波對全院提高服務質量的要求更是給快速發展的總院添加了潤滑劑。在程齊波走馬上任沒多久,在北京軍區總醫院的禮堂內召開了“全力抓服務,實現零投訴”動員大會,可容納千人的禮堂座無虛席,過道里都擠滿了醫護人員,創下了20年來醫院開會人數最多的記錄。會場正中的銀幕中出現了20多位患者的畫面,他們直言不諱地對服務工作提出批評:“早上8點就掛號了,可要多等十多分鐘,醫生交班后才能看病……”,“我正在說病情,醫生的手機卻響了……”,“候診的鐵椅子太涼……”,批評指名道姓,曝光一針見血。銀幕上“揭丑”的畫面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服務工作的弊端。
錄像播放后,醫護人員的內心震動了。程齊波趁熱打鐵,一系列革除弊端的措施隨即出臺:引進平衡計分卡,科學、準確地記錄每個人、每個科的工作數量、工作效率、服務質量、投訴及服務滿意率等情況,并依次發放獎金、評功評獎、晉職晉級;在實施績效管理的同時,將計分核算單位縮小到組,讓每個組、每個人都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干了多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