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迪醫訊 > 2001年醫藥業思辨五大對局 |
2001年醫藥業思辨五大對局 【?2001-12-20 發布?】 美迪醫訊
舉一個例子來說,很多行業和產品都可以大講特講一個市場前景,可是藥品和醫療機構就不行,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你的利潤怎么能建立在希望人人都得病的基礎上呢?而不講利潤的產業能稱得上是產業嗎?這是一種難以自圓其說的理論對立,而我們的醫藥業正是要在這樣的理論對立中尋找發展空間。 [clor=red]科學VS偽科學:從核酸保健品談起[/color] 經濟學中所謂的“信息不對稱”,簡言之,就叫做“買的不如賣的精”。而當出售商品的人打著科學的旗號甚至利用科學家來進行促銷的時候,購買者們就更無從獲取公平對稱的信息了。由于高科技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偽科學的表演也就有了更大的舞臺,偽科學的貽害也就越加深遠,這一點在醫藥健康行業尤為突出。 核酸是最早被質疑為“偽科學”的保健品。還記得當時《南方周末》因刊登一篇將核酸比作米粉的批評性文章而洛陽紙貴,報紙脫銷,原因據說是某核酸生產企業四處搜購的結果,那篇文章的標題是《三位諾貝爾獎科學家指斥中國核酸營養品》。隨后,北京數十家報紙紛紛在顯要位置刊登了一則關于核酸營養品的聽證會消息,大多數報紙都給予核酸營養品一個正面報道,但另一種聲音也存在著,《中國青年報》的記者堅持認為“科學家有責任向公眾說明真相”。 即使是科學家自己也不能“左右”科學的立場。北京某報一篇關于核酸的文章曾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基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李載平教授”拉進來說事,說核酸“是一項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發現”。老教授則在后來發表公開聲明時說:“我從未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看過或評價過此項成果。”不小心成了核酸保健品形象大使的國外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出面否認他們曾經為核酸保健品作過評價。 如果科學家能實話實說也會讓我們心安,但最令人悚然的是,為核酸叫好的也都是國內生物技術領域或營養與食品方面的頂級專家。這些國內外知名的、以真理為化身的科學精英們,以截然不同的態度評價一個產品,讓消費者何去何從?令人不解的是,事到如今,權威仍然沒有出現,事實上,在現有的法律環境、監管制度以及政策環境下,真正的權威也不可能出現。 結論:其實,在這類事件中,核酸只是一個代表而已。在科學與偽科學的對陣面前,作為弱勢群體的公眾沒有任何發言權,其結果必然是,科學家、監管部門、企業及其產品的公信力喪失殆盡,這可能是公眾力量的最后迸發。 [clor=red]技術VS資本:從安信納米談起[/color] 其實納米技術早在1959年就開始出現了,而在中國成為熱點則是近兩年的事,成為熱點的原因是納米技術的產業化步伐加快了。在納米技術實現產業化的諸多項目中,深圳安信公司的新藥“納米抗菌顆粒”最早突破技術瓶頸,完成納米抗菌創可貼、手術貼等系列產品開發,并可實現大規模生產。誰曾想,招商正在進行中,產品還沒有上市時,投資方與技術方就勞燕分飛,不歡而散。 1987年,我國著名冶金科學家、國家級專家蔣建華先生在實驗室中試制成功“廣譜速效納米抗菌顆粒”,1994年申請國家發明。后由納米專家朱紅軍對其成果進行產業化轉化,經人牽線,港商陳振明及另一位港商找到朱紅軍開始商談合作事宜。隨后,在一系列附加條件以及讓朱紅軍個人占合資公司股份的30%的前提下,深圳安信納米生物科技公司成立。至于糾紛的原因雙方各執一詞,港商董事長陳振明稱,技術方私欲膨脹,要將公司出賣,將他們掃地出門,是為了保護自己。朱紅軍則認為合作破裂的原因是:投資方在卸磨殺驢。 對于技術方和投資方之間的這場糾紛,有媒體評論說,深層次的原因是合作雙方缺乏安全感所致。港方投資的是硬件,納米技術產業化一旦成功,港方擔心朱以此為籌碼,漫天要價因為技術掌握在朱的手里。于是,他們不斷要求朱公開配方。而朱發現自己在合作中缺乏安全感,自己惟一能控制的只有生產配方,因此遲遲沒有將配方向對方公開。而知悉內情的法律人士則說:綜觀此案,投資方利用外文合同文本,讓技術方吃了一個悶虧,許多當初許諾的條件沒有兌現,是前因。技術方以自己掌握的核心技術為由,向對方攤牌,要求兌現當初許下的諾言,否則,則引資重組公司,是后果。可見,“事變”是必然的。 結論:安信納米的事變是技術與資本這一對矛盾的集中體現,事實上,記者在采訪中,多次碰到技術或持有者不肯貿然與資本合作的現象。技術沒有公開時是一面墻,公開了就成了一張紙,技術方很害怕被資本侵吞,而資本方又很怕投資之后受技術的牽制,雙方都沒有信心。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技術價值的科學認定以及在合同制度上加以完善可能還要更多地借鑒學習國外的經驗。 [clor=red]創新VS剽竊:從抗癌中藥談起[/color] 自南方某媒體在5月下旬發表《中國最大宗中藥秘方遭美國人剽竊事件》一文意指瑞士諾華的產品Glivec剽竊建生藥業的中藥金龍膠囊后,所謂“金龍膠囊事件”便在各種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諾華中國總部總裁劉保羅說這種“涉嫌剽竊中藥”的報道是“毫無根據的猜測”,“諾華保留通過法律途徑保護患者和諾華公司的正當權益的權利”,而建生藥業也召開新聞發布會,聲稱要把諾華剽竊金龍膠囊的事情查個水落石出。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的新聞發布和各式的公開聲明,一時間令社會各界如云里霧里,不知孰是孰非。諾華公司無奈,最終將“金龍膠囊”和那家媒體一并告上了法庭。 藥品的研發與生產科技含量很高,一些專家指出,說一個藥品剽竊另一個藥品,必須拿出科學的依據,如果僅僅從事情的表面情況提出懷疑是沒有說服力的。據建生藥業提供的材料來看,金龍膠囊所采用的材料為鮮守宮、鮮金錢白花蛇等,產品使用說明書上標明的功能與主治是:“破瘀散結,解郁通絡。用于原發性肝癌血瘀郁結癥。”而Glivec屬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主要針對引起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的費城染色體起作用。這也是這個藥品發明之后被世界許多專家認為是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革命性突破的原因所在。不少專家表示,從上述情況來看,說二者“藥物機理驚人的相似”是沒有說服力的。也有專家指出,中藥與西藥屬于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說一個西藥的藥理與中藥“驚人的一致”,這種說法的科學性本身就值得探究。 結論:之所以要把創新和剽竊的對局區別于與仿制,是因為前者還是在意識形態范疇,反映的是東西方、西藥中藥對于新藥研發的不同理解,而后者則是有法制保護的新藥存在方式。看來,用中藥的思想來看待西藥的體系,還是會有偏差的。 [clor=red]仿制VS:從萬艾可談起[/color] 枸櫞酸西地那非,這個原本普通的化學成分因為被輝瑞公司拿來制成治療男性勃起障礙(簡稱ED)的藥物萬艾可(俗稱“偉哥”),從而成為全球制藥業的明星。到目前為止,萬艾可在全球的銷售已超過3億粒。也正是憑借以枸櫞酸西地那非來治療ED這一方法上的創新,輝瑞公司于9月19日獲得了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證書。萬艾可獲得證書,意味著國內任何一家企業在不經輝瑞授權許可的情況下,不得使用枸櫞酸西地那非治療ED。 萬艾可受到了保護,最受打擊的是15家國內制藥企業。在1994年輝瑞申請中國后不久,國內有15家藥廠也開始研制用“枸櫞酸西地那非”治療陽痿的藥品,并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1999年,相關藥品陸續研制成功,開始報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進行臨床試驗,但直到今年2月才獲得批準進入臨床試驗。然而此后不到3個月,正當這些企業加緊進行臨床試驗的關鍵時刻,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了輝瑞的萬艾可,眼看就要到手的新藥證書成了泡影。所以,他們決定聯合起來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訴萬艾可無效。和仿制終于“碰撞”在一起。 但是搶仿的路顯然已經是行不通了,有些跨國藥業公司早在藥品上市前就開始在中國申請,不管是國產還是進口新藥一上市便有無數孿生兄弟姐妹藥出現的中國特色制藥業也將不再延續。 結論:從老百姓的角度,能吃到相對便宜的仿制藥,當然是好事。然而,如果不尊重,誰都不會再去搞發明創造,這對整個世界的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尊重偉哥的知識產權,是經濟意義上的道義與責任。從西方國家當前的情況來看,盡管仿制藥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藥的盈利空間必須受到保護。 [clor=red]商業VS科學:從自體干細胞庫談起[/color] 所謂“生命銀行”——臍帶血自體儲存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關注的原因是因為這個“銀行”是個“收費銀行”。 儲存新生嬰兒的臍帶血,用自己的血治自己的病,給自己的生命上一份“保險”,這在許多人聽來都是一件具有極大吸引力的新鮮事。然而在深圳召開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期間,幾位科學家對臍帶血自體儲存提出異議。隨后,倡導臍帶血自體儲存的一方也在深圳舉行學術報告會,就相關問題作出辯述。兩大陣營爭論的焦點很多,但最終人們發現,之所以會有這場辯論是因為天津這家生命銀行的商業行為惹惱了科學家們。 位于天津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于今年8月獲衛生部批準承擔設置天津市臍帶血干細胞庫的任務,此外,他們還承擔著國家計委批準的干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這一國家項目由血液所和著名上市企業“望春花”共同投資的“協和干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具體實施,自體干細胞儲存就是這個公司開展的重要業務。由家長自己掏錢,把新生嬰兒的臍血儲存起來,以便將來自己或親屬生病的時候使用,就是所謂自體臍血干細胞庫。臍血儲存20年的費用為1.5萬元人民幣一方,正是這種做法,引起了以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 本文關鍵字:
醫藥經濟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更多關于 醫藥經濟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