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起,幾家媒體分別報道了北京新興醫院涉嫌虛假廣告宣傳一事,自此,媒體掀起一股聲討虛假醫療廣告的熱潮。質疑之聲、問責之聲一浪高過一浪。的確,醫療服務作為特殊服務行業,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對其質量和誠信應該有更為嚴格的要求也是理所當然的。面對媒體的種種質疑與問責,新興醫院選擇了沉默,作為民營醫院的“先驅者”,新興醫院會在沉默中獲得繼續生存的機會,還是在沉默中悄然隱去?
新興醫院的沉默
回顧本次“新興事件”,在一段時間里,媒體聲音幾乎是眾口一詞,新興醫院的廣告宣傳夸大、醫生資質、藥價和藥品質量等等各個環節都遭質疑。過多的質疑不禁讓筆者心存疑問:這樣的醫院怎么可能存續這么長?難道是我們的監管部門沒有履行職責嗎?
為了尋求真相,記者希望能夠采訪新興醫院的院長朱明先生,但負責接待的丁先生一臉無奈地告訴記者,朱明表示不想再接受任何的采訪,他說:“朱明被媒體搞怕了,他說他在媒體面前是個弱者,苦水多得不想倒了,所以他選擇了沉默,相信監管部門會有個正確的評價?!倍∠壬拥卣f:“難道我們處處都是缺陷,就沒有一點好的地方,我們從當初10多名職工,發展到今天700多人的民營醫院,所付出那么多艱辛為什么沒人看到,你們知道做民營企業有多難嗎?”
“民營”有苦衷
民營企業的難已經算不上一個新鮮的話題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民營企業一直是中國市場經濟舞臺上的“配角”,不但不能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的待遇,而且還屢屢受到各種部門的限制和干擾。前些時候經濟學界有一場關于民營企業“原罪”的爭論,反映的就是在創業和發展初期,由于政策空間狹窄,發展環境惡劣,一些民營企業或主動或被迫采用出格的甚至違法的手法,以突破一些限制和干擾的那一段曖昧而不光彩的歷史。與那個年代相比,如今民營醫院享受的政策和發展環境要比從前優越得多,但為何猛做廣告的都是民營醫院,而公立醫院少有做廣告的?對于這一現象,萬豪醫院院長助理王惠民道出了民營醫院的苦衷?!拔覀兒凸⑨t院不是在一個起跑線上。”王惠民說,“有些著名的公立醫院都是百年老店,門診量遠大于我們。而且在政策上也不同,可以享有國家補貼。”萬豪醫院企劃部主任朱女士說:“在剛開業的時候,有時醫生比病人還多,你說我們能沒有壓力嗎?”
這一說法也得到公立醫院的確認。上海港醫院——上海一家公立醫院院長崔允權說:“作為公立醫院,確實,我們還是有著比較廣泛的知名度和群眾認可度的,不用做廣告?!贝拊蕶噙€表示,在醫療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民營醫院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做廣告并沒有錯,但他強調:“廣告內容必須真實?!泵駹I醫院的經營者普遍認為民營醫院難在上要迎合政府,下要迎合市場,此外還遭遇著醫保難題以及人才瓶頸問題。醫院行業由于國資逐步退出,目前也的確是社會資本熱捧的行業。但就記者所知,在醫院改制頗為火爆的浙江,就已經出現了民營醫院虧本經營的案例?!懊駹I醫院的資源、規模、技術、人才都跟國有醫院不在一個檔次上,現在還很難跟國有醫院抗衡,風險特別大?!泵駹I醫院也在遭遇發展困境。
期待規范的市場
在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在允許個體資金流向醫療市場的情況下,如何在良好的法制環境和政策環境之外,為民營醫院的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監督與管理機制以很好的規范、扶持、引導和促進民營醫院的發展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新課題。上海仁愛醫院院長助理劉春龍說:“民營醫院一定要有人‘管’。”去年完成轉制的曲陽醫院董事長崔巖也坦言:“只有依靠長期的效益,企業家才能謀取適當、適時的回報,我們希望衛生行政部門從辦到管,通過監管實現優勝劣汰,一個規范的市場才是民營醫院發展的土壤?!惫膭蠲駹I醫院加快發展,對打破國有醫院的行業壟斷局面,推進醫療市場充分競爭,滿足更多患者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正確對待民營醫院出現的種種問題,本著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于違反市場規則,造成嚴重惡果的絕對不能姑息,應予以嚴懲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于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倘能加以改正的也不應以“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態將其一棍子打死,因為這并不是我們的初衷。一個充分發育的良性競爭的市場,將會為消費者提供越來越優質的服務,而政府則可以將寶貴的資源運用于民眾更急需的醫療服務領域,這種“多贏”局面才是大家共同期待的。
醫院的良性發展不僅需要良好的法律、政策、監管環境,更需要良好的輿論環境,記者發現,少有醫界同行對新興醫院采取幸災樂禍的態度。杭州博愛醫院院長余青華擔心,民營醫院的整體形象正在因“新興醫院”這一獨立事件而受到威脅。北京市某民營醫院副總經理也認為,媒體不能光把板子打在民營醫院身上,現在已經有不少國有醫院的經營范圍超出了非營利性醫院基本醫療服務的范圍,明顯影響了公平競爭。我國的醫療體系以公辦醫療為主,醫療服務作為政府提供的公共資源,大多按照一定的“福利價格”提供給社會公眾,但不能滿足患者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民營醫院的閃亮登場被認為是打破公立醫院一統天下、促進競爭、改善服務的契機,眾所周知民營醫院的生死線是門診量,而門診量背后是社會的公信力、老百姓的信任度。在信息社會,民營醫院的市場和媒體宣傳息息相關。有時候,媒體的一篇報道甚至可以決定一所民辦醫院的生死。在揭露部分民營醫院問題的同時,媒體更應該讓廣大公眾全面客觀地了解民營醫院,讓人們在接受民營醫院的時候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民營醫院是一種投資,必然追求利潤,要求合理的回報。由于有高額的利潤,又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一段時期以來,民營醫院魚龍混雜,虛假廣告、亂開藥、亂收費的事件屢有發生。對此,負有輿論監督職責的媒體多有報道。在媒體的喊打聲中,民營醫院的信譽和社會評價始終不高。民營醫院靠什么走出“誠信困局”?是值得眾多剛剛“發芽”、盼望做大做強的民營醫院苦苦思索的。而如何扶持、引導民營醫院的良性發展更值得監管部門和媒體深思。新興醫院也許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在發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孰能無錯,我們要做的不是將其連根拔掉,而是為其修剪枝杈,我們能做的是愛護它、監督它、規范它,讓它茁壯地成長,而不是惡意地打擊它。在對非法醫療廣告進行制裁和有效監控的同時,我們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任何簡單的將犯錯者大卸八塊以儆效尤的做法都可能會損害行業的進步和公眾的利益。實際上我們深知,徹底解決虛假醫療廣告等問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但每一個經驗教訓、每一個前進步伐,都將使我們離希望的彼岸更近。我們期望此次爆發的“新興事件”能夠是良知媒體與責任政府的良性互動。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我們相信,在媒體的監督和支持下,民營醫院一定能夠在規范、寬松的環境中健康發展,服務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