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衛生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創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有關工作的通知》,這是政府繼2003年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以來的又一次檢閱,其目的是對原有示范區進行復核,發掘那些工作扎實并且卓有成效的社區中心,并將他們的經驗發展推廣。
對于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而言,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以及正努力嘗試著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的城鎮乃至鄉村,就像星星之火,在國家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客觀困難的環境下艱難但頑強地生存著并不斷尋求發展。我們關注的是,在政府的鼓勵和推動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否發揮其點多面廣、深入民間的特點,發展壯大成一股燎原之勢?
居民身邊添新“家”
今天的社區服務站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老百姓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到大醫院看病,掛號很難,來社區很方便,不是很遠,我和醫生相處的跟朋友似的。”患者劉玉蘭深有感觸說。
日前,記者在北京部分社區服務中心采訪時發現,許多患者已將社區服務站,當成為自己身邊的一個新“家”。
“我對這里非常滿意,到這兒就像到家一樣,環境好、服務好,拿藥、開票,捎個信就辦……”77歲的退休老干部張金鐘面對記者非常激動。自從小區里有了社區衛生服務站,這里就成了老人的“定點醫院”。
“我經常去大醫院看病,聽別人說這里態度不錯,診療過程快捷、方便,這是第二次來,昨天來看病時錢不夠,大夫說沒關系,先看病要緊?!?7歲的患者林治民補充道。
在小黃莊社區服務站,我們發現這里不僅環境溫馨、舒適典雅 、設備齊全,而且100多平方米的屋子內,診療室、處置室、藥房、健教室等一應俱全。
1998年9月7日,小黃莊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所屬北京市和平里衛生服務站中心管轄。目前,已連續3年被評為“東城區衛生系統文明社區服務站”,并成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社區醫學教學基地。
據站長趙林介紹,小黃莊衛生站地處北京市東城區與朝陽區交界處,共有人員8人,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管轄五個居委會,共11168戶,人口數29783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達5706人,占人口總數的19.04%。
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自開展工作以來,目前已建立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范圍覆蓋和平里地區26個居委會,管轄東城區近1/4的人口。身為一家二級醫院,和平里領導班子始終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并把它作為品牌來經營,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已逐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據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張亞蘭講,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地區就開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種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創建社區衛生服務站。其中,三級醫院辦社區,主要以西城區的復興醫院為代表;二級醫院部分轉建辦社區,以東城區和平里醫院為代表;一級醫院辦社區,以崇文區的方莊醫院為代表;而政府辦社區則以大興區為代表。
目前,北京地區有159個基層醫療機構完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建工作,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607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90%。
另外,各社區醫院還紛紛與大醫院“攀高親”,雙方建立了雙向轉診制。北京和平里社區服務中心張亞蘭認為:“這種制度使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與醫院有了暢通的溝通渠道,能夠讓社區危重病人得到及時治療,也能讓患病較輕的慢性病人在社區中得到適時監控,緩解了大病小病都到大醫院就診的矛盾?!?
據了解,北京東城區和月壇兩家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都建立了健康檔案管理制度,這種檔案以戶為單位,包括社區中每戶人家的患病史、生活習慣等第一手資料。這為大夫的治療提供了較好的指導,經濟、方便、快捷、優良的社區衛生服務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
如今,北京市民看病正在改變以前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扎堆”的現象,逐漸向“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的就醫新趨勢發展。
浮出水面并非偶然
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在城鎮,我國約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醫,有29.6%的病人應住院而不住院,看病難現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總醫院李天德教授認為: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重要的一條是分流病人。要分流病人就要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同時政府要實行一些強制性的措施,并在人才、資金、保險制度方面給予政策。如果這三條能夠得到保證,社區基層醫院自然就會發展起來,否則發展社區醫療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政府領導,部門協調,街道搭臺,衛生唱戲,社會參與”的社區衛生服務新格局,同時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為“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正在逐步體現。
衛生部長高強曾表示,醫療衛生服務不同于其他服務,他與人們的健康、生命息息相關,容不得半點疏忽。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把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放在城市衛生工作的優先發展領域,要從思想觀念和政策措施等方面予以保證。
據衛生部最新調查結果,近十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但幅度低于醫療費的漲幅。上世紀90年代后,我國在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服務價格及藥品生產流通體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但醫改同時也帶來了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消耗使政府不堪重負,醫療衛生服務沒有合理分層等問題。由于基層衛生服務組織薄弱,老百姓看病往往要到大醫院,很多人看個頭痛腦熱不僅要打車,還要排上半天隊,“專家看感冒,博士治傷風”的現象普遍存在,群眾對此也十分不滿,醫療投入重治療輕預防。
據專家介紹,我國人口的急劇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疾病譜和死亡譜的改變,醫學模式及健康觀的轉變,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都迫切需要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要“開展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試點,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BR>
引入競爭 合力織“網”
據悉,在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中,各地已打破原有醫療衛生機構條塊分割的局面,引入競爭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陜西、內蒙、湖北等省將廠礦企事業單位的社會衛生資源納入社區衛生服務規劃進行統一管理。??凇⒅貞c等省利用社會衛生資源舉辦民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江蘇省在制定社區衛生服務規劃的基礎上,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在機構和人員準入方面引入競爭機制,實行面向全社會的機構招標和人員招聘,效果明顯。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可以促進多元化和公平競爭,提高質量,降低費用”。
在編織公共衛生服務網上,珠海市大部分城市也告別了政府“埋單”的日子,其中香洲區也走出了一條以社會力量織“網”的道路。香洲區是個很特殊的行政區,整個珠海的城區在其覆蓋之下。區衛生局副局長陳華秀說,珠海城區衛生服務網已基本完善,有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8個衛生服務站。整張“網”有著統一的標牌、統一的處方簽,這套統一的標識已被推廣為全省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標識,拱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甚至成為廣東省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靠這69家由私人投資或集資建立的“網點”,珠海的衛生醫療走進了社區。
另據報道,長沙市2003年已逐步對公立一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進行了結構和功能改造,允許大、中型醫療機構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時,打破部門壟斷和所有制界限,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目前,長沙已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二級、三級醫院的雙向轉診制度,并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費用的個人自付比例,將低于在二級、三級醫院就診自付的比例。長沙市利用這些社會力量,將逐步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主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體系建設初具規模
幾年來,由于各地政府加強重視,使得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卓有成效。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2002年底,我國已建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達到12132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站972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06個。預計到2010年,我國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除北京地區外,天津市也積極發展全科醫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已經形成,全科醫生隊伍不斷壯大,各項管理逐步規范。
目前,天津已有18萬戶居民與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簽訂了家庭保健合同,300萬人擁有自己的家庭責任醫生。據悉,近年來,天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增加對社區衛生事業的投入,社區衛生服務站遍布樓群里巷,市民平時有個頭疼腦熱,出門幾百米即可找到醫生,真要遇上急病,接到求救后,不超過10分鐘,醫生就會趕到及時處理。
據有關人士講,天津社區衛生服務起步較早,城區基層醫療網絡比較健全。自1998年起,每年由市財政投入100萬元培訓全科醫生。通過成立新型的標準化全科診室,增設資料信息室、康復治療室、心理咨詢、綜合病房、臨終關懷老年護理病房(病區)、日間病房、家庭病床等社區特色科室,將所有的公立一級醫院整體改造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覆蓋城區所有居委會。目前,中心城區7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3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已經全部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八成以上的社區醫生都有自己的責任社區,服務覆蓋網絡沒有盲點。具備雙向轉診、跟蹤隨訪、心理咨詢、臨終關懷等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為市民提供“六位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完善的社區醫療網絡,使各種慢性病、急病得到有效干預和及時救治,據有關部門估算,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為社會減少直接、間接醫療費用支出,6年來累計約24億元。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