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完成了《中醫藥學名詞》、《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名詞》中英文名的審定,目前正在進行中醫外科、肛腸科、皮膚、眼、骨傷、耳鼻喉等學科名詞術語的規范化工作”。在近日召開的“2008國際醫學術語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永炎指出,全國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僅被中醫藥界廣泛接受,也被國際醫學界所認可,同時還摸索出應該首先做好中醫藥名詞術語的英譯,然后再翻譯成其他語言的最佳途徑。 中醫藥術語的規范化是中醫藥現代化并走向世界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國家科技部、全國名詞委的支持下,我國已先后設立了“中醫藥基本名詞術語規范化研究”、“中醫內婦兒科名詞術語規范與審定”、“中醫外科肛腸科皮膚科骨傷科眼科耳鼻喉科術語規范審定”等項目,其中5283個中醫藥基本術語已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2427個中醫內婦兒科術語也已完成規范并于去年公布試用,今年將正式公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委員會事務中心朱彥慧博士,國際醫學術語標準研發組織(IHTSDO)董事會主席、英國樸次茅斯大學臨床實踐部副主任M?賽文斯教授,IHTSDO執行總裁U?安德森博士等20余位專家出席了研討會。專家們討論了中醫術語的特點與規范原則、名詞英譯原則等,并指出,名詞術語英譯規范化的目的是力求“信、達、雅”,既要“形似”更要“神似”,使外國人能正確地學習和了解中醫藥學。專家們還就中醫術語英譯策略及實例、臟腑的正確翻譯、拼音的應用等英譯難題,以及IHTSDO的起源和現狀、替代醫學術語發展遲滯的主要原因、《國際系統醫學臨床術語集》(SNOMED-CT)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