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4月14日電 (江耘 周煒)15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帶領團隊發明了一種給細胞“穿衣服”的方法。據唐睿康介紹,該項發明有望發展為新的癌癥治療技術。 唐睿康告訴記者,他的這個課題靈感來自日常所見的雞蛋,雞蛋殼是一個典型的生物礦化的例子,它的特殊之處在于細胞外還有一層薄薄的硬殼保護。 早在一年半前,唐睿康便帶領課題組研究如何給細胞穿上人工的外衣。如今,這個實驗已經成功。 唐睿康以酵母細胞為模型,把表面涂有聚丙烯酸酯的酵母細胞放入富含磷酸鈣的溶液,聚丙烯酸酯能充當誘導劑,促使溶液中的磷酸鈣在細胞表面形成均勻的“外衣”。 唐睿康課題組還做了一個實驗,常溫下和純水中普通的酵母菌一個月后的存活率為百分之二十,而穿上衣服“帶殼“的酵母菌一個月后還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存活率;另一個實驗室是讓酵母菌在“天敵”溶菌酶的作用下,正常的酵母細胞三個小時后的死亡率大于百分之八十,而“穿衣服”的酵母的死亡率只有百分之十五不到。 “"穿衣"后的酵母細胞依然保持活性,并進入休眠狀態,這樣,即使在營養不良等不利環境下,它依然能保持長時間的活性。”唐睿康告訴記者,“穿衣服”簡單,“脫衣服”也很簡單,“通過弱酸或者超聲波的作用,這層外衣就能輕易褪去,細胞則能恢復原來正常的狀態和功能。” 同時,唐睿康還在這層“外衣”中摻雜了納米磁性顆粒,通過顯微鏡可以看到,酵母能在磁場驅動下可以定點運動。 國際著名生物礦化專家Stephen Mann教授認為給細胞穿衣服的方法是一個有趣的創意,對細胞的保存和傳輸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的探索是敲開了一扇門,發展了給細胞"穿衣服"的方法。目前這件衣服相當于一層"麻布",很粗糙。接下來,更多的科學家來當"服裝設計師",研究給細胞穿什么樣的衣服,賦予細胞更強的生命力和特定的功能。”唐睿康風趣地說。 唐睿康還表示,給細胞“穿衣服”的實際應用前景十分廣大,“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給細胞裝上一個"殼",把它們定向傳輸到需要部位然后再釋放并激活這些細胞,這種方法可望發展為新的癌癥治療技術。” 據悉,該發明的相關論文《具有人工礦化外殼的酵母細胞:利用仿生礦化保護和修改活細胞》已發表在頂尖學術刊物《應用化學》(國際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