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美打破常規尋找艾滋病疫苗研發新途徑 【?2009-05-20 發布?】 臨床報道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首席科學家菲利普•約翰遜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5月17日稱,他們繞過常規途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艾滋病疫苗,并成功使獼猴對一種與艾滋病病毒極為相似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產生了免疫。該成果為人類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帶來了新希望。相關研究當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志網絡版上。 負責該研究的美國費城兒童醫院首席科學家菲利普•約翰遜博士稱,過去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嘗試大多集中于使用一種物質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使其產生抗體,以期消滅病毒,防止感染。然而臨床試驗的結果并不樂觀,正如人體自身不能產生有效反應來防止艾滋病感染一樣,艾滋病疫苗也無法引起保護性免疫反應。 菲利普•約翰遜博士和他的研究伙伴、俄亥俄全美兒童醫院的病毒學家里德•克拉克博士經過十余年的摸索,采取了跨越式戰略,繞過了先前研究所關注的天然免疫系統反應,另辟蹊徑,采用基因轉移技術,達到防止感染艾滋病的目的。 該研究分為兩個過程:在第一階段,研究人員首先創建一種被稱之為附著性免疫蛋白(im鄄munoadhesins)的類抗體蛋白,這種蛋白將起到綁定SIV并阻斷其感染健康細胞的作用。在證實其能夠有效防止SIV感染后,研究人員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置入另一種中轉病毒。他們選取了一種被稱為腺群病毒(AAV)的病毒作為攜帶該類抗體蛋白的中轉病毒,因為它能有效地插入DNA中,也容易進入獼猴細胞和人體細胞。 在第二階段,研究人員將攜帶類抗體蛋白的腺群病毒注射入獼猴肌肉,這樣植入的基因就會制造出附著性免疫蛋白,進入到血液循環系統。1個月后,再對接受過免疫的獼猴注入能導致獼猴艾滋病的SIV病毒。結果表明,絕大多數接受過疫苗注射的獼猴都對SIV感染產生了免疫,所有獼猴均未出現艾滋病癥狀。實驗一年后,在接受過免疫的獼猴血液中還存有較高濃度的類SIV抗體。而對照組中,未進行免疫的獼猴則均被SIV感染,且三分之二死于艾滋病并發癥。 約翰遜博士指出,這種方法還可用于瘧疾等傳染病的防治。而要想使該方法成為防止人類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還需對抗HIV分子,包括人類單克隆抗體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更多關于 艾滋病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