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而醫藥不分、“以藥養醫”是直接導致藥價居高不下的主要癥結。上海、北京、福建等一些城市均進行過醫藥分家的嘗試,但由于難以取得各方利益的均衡,大多無果而終。
2005年底,武漢市在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基礎上,開始在北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醫藥分家”的改革試點,使藥價大幅降低,門診量大增,實現了老百姓醫療費用下降、醫院穩定發展、藥商擴大市場的多贏效果。 這一被業界稱為“北湖模式”的做法,也得到了衛生行政部門和專家的肯定。武漢市已決定在全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廣。
醫藥分家實現“三個利益轉移”
2005年10月10日,江漢區北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起了“萬佳樂”大藥房的牌子,引起附近居民的關注;但大多數人不曾想到,這是日后引人注目的醫藥分家的一個“序曲”。
原來,在江漢區衛生局的主持下,北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一家醫藥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保證臨床用藥需求、保證藥品價格等于或低于社會知名平價藥店的前提下,醫院藥房交由醫藥公司獨立經營管理。改革后,醫院不再參與藥品利潤的分配;藥房經營業績好壞與醫院無關;醫生開藥多少與藥房無關;患者也可以拿處方到其他藥店買藥。
醫藥分開,最大的好處是降低了老百姓的看病費用。武漢市江漢區北湖街環保社區張二群最近便親身體會到醫藥分家的實惠。12月11日,他陪患支氣管炎的父親到某大醫院就診,打了3針,花費300多元,其中還不包含輸液費等費用。1個多月后,老人的支氣管炎又一次發作,他帶了上次看病的病歷,陪父親來到北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同樣的治療。令他沒想到的是,打同樣的3針,連帶輸液費,一共才用了60多元。
而北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通過改“以藥養醫”為“以藥興醫”,通過平價藥房吸引患者,增加了門診量,醫療服務的收入和盈利得以明顯增長。拿輸液費一項來說,目前每月近萬元,相當于過去一年的收入,僅此一項每年即可增加收入約10萬元。
北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將原來有的7個臨街店面租給醫藥公司作藥房,年獲租金10萬元;原藥劑科和收費處的8名員工也由醫藥公司托管并發放薪水。
北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馮庭漢說,將藥房分離出去,交由醫藥企業經營,醫藥企業再給醫院房租收入和安排職工的補償,這樣一來,醫生擺脫了醫藥回扣等干擾,可以專注于醫療服務,給病人合理用藥以及提高業務水平。而門診收入增加了,醫院利潤也不會少。目前,醫院正在準備更新X光機,添置激光治療設備,通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防止被平價藥房吸引來的病人再流失。
武漢市衛生局局長林國生評價說,“北湖模式”的醫藥分家,基本上做到了“三個利益轉移”:一是把醫院的不合理利益轉移給老百姓;二是把醫院里原來由少數人控制的利益轉移給了醫院的全體職工;三是把藥商在藥品購銷中間環節的不合理利益轉移給社會,通過減少藥品購銷環節,最大程度地讓利于社會。實行“醫藥分家”,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用得起藥,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好地發揮社區醫療主導作用,讓社會資本參與基層醫療服務,讓醫療資源與社會資源科學配置,體現了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和資源配置的高效性,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供有效的途徑和辦法。
“星星之火”如何成“燎原之勢”
今年1月10日,武漢市民權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北湖模式”,將藥房交由醫藥公司經營。中心主任張漢皋說,實施幾天后就出現了火爆的場面。原來一天來就診的患者僅有三四人,現在達到了五六十人。而新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實行了醫藥分家,委托醫藥公司接管藥房。
武漢市衛生局局長林國生介紹說,2006年,武漢市將及時總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醫藥分家”改革的試點經驗,在條件成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行“北湖模式”。
對于將來醫藥企業全面占領這塊市場后會不會“變臉”的問題,江漢區衛生局黨委書記蔣文輝說,這種擔心是多余的;衛生行政部門會加強監管,如發現平價藥房不平價的現象,將視為違約,并會解除合同。
據了解,近年來,上海、北京、福建等一些城市也進行過醫藥分家的嘗試,但都困難重重,有的最后不得不走上了回頭路。分析其失敗的原因,關鍵是醫院仍要參與藥房的利潤分配,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離,因此藥價降不下來,而合作也不了了之。
業界認為,“北湖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其將平價模式引入醫藥市場,切實為患者帶來實惠,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家。
專家分析,“北湖模式”能夠取得初步成功,與其他的改革試點相比較,有一些獨特之處:第一,這是國內第一家以平價模式實行的醫藥分家。公司的出發點與政府部門的出發點相一致,即把藥品的價格降下來,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后使醫藥公司贏得市場,政府贏得百姓的口碑;第二是堅持多贏原則。在降低藥價使老百姓得到實惠后,形成了以藥興醫的良好局面,社區中心的醫療收入迅速提高,醫藥企業安排了中心的部分職工,消化了社區中心放棄藥品利潤的影響,使中心能夠穩定發展,同時保證了公眾的利益;第三,醫藥公司實行“上游利潤支撐”經營模式進行管理。平價經營,尋求市場份額的最大化,與社區中心的公益服務沒有沖突,并已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同。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院管理教研室主任周子君教授認為,“北湖模式”是比較成功的,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帶來了市民、醫院、藥企“三贏”,尤其是保證了公眾利益,是有價值的嘗試。
而江漢區衛生局黨委書記蔣文輝認為,“以藥養醫”是藥價虛高的癥結所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實行醫藥分離,而要實行醫藥分離,就必須有堅定的決心去推行改革。“北湖模式”是一塊小石頭砸破了大水缸,對現行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形成了直接沖擊。業內目前已達成共識,在基層醫院可以推行這一模式的醫藥分家;其實在大醫院同樣也可以推行;大醫院不應成為醫藥分家的“禁區”。
他分析說,醫藥分家后,原有的患者并不會流失,藥品的總體銷量不會減少;藥價大幅下降,只會吸引更多的患者前來就診。藥品回歸“平價狀態”,降的是不合理的虛高藥價;醫院不應該擁有的,理應還給老百姓。目前醫院的藥品價格遠遠超過了規定加價15%的范圍,而且通過虛高藥價取得的收入并非全留在了醫院,而是很大一部分化作了醫務人員的灰色收入。醫藥分家就是要截斷醫藥流通過程中的“食物鏈”,從制度上來清除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最終讓老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