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中,美國品牌占到40%以上,歐洲品牌占30%左右,日本品牌占15%~18%,而中國品牌僅占2%。
2006年5月25日,在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奧博為技術有限公司廠區內,工作人員有序地忙碌著,起重機正將一套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拆分包裝吊裝到集裝箱里。
據悉,這款產品將被安置在埃塞俄比亞的先鋒診斷中心,這也是“新奧博為”自主研發的產品第一次非洲之行。該中心負責人表示:“來自中國的醫療設備性能非常好,價格和維護成本要比歐洲、美國的公司產品優惠很多,這對于非洲的醫院和診斷中心是非常有吸引力的?!?BR>
市場需求達幾千億美元
據統計,日本每百萬人擁有40臺核磁共振設備,韓國為每百萬人近10臺,而中國目前為每百萬人不到2臺。業內人士預測,中國核磁共振設備的年市場增長率為30%以上,10年內每年平均增加裝機臺數在400萬臺左右,市場規模將增至上千億元人民幣。
“新奧博為”趙磊博士透露:“我們做過專門的調查,全球磁共振成像市場尚有幾千億美金的需求,目前國際大公司僅一年在全球就能銷售千臺核磁。”
一直以來,磁共振成像領域有兩個發展趨勢,一個是超導方向,一個是永磁方向。“目前,超導系統占據了全球主要的市場份額,但由于超導系統的制造與維護成本都非常高,一套超導系統的售價基本在1000萬元人民幣甚至更高,且每年用于運行維護的成本在幾十萬元元人民幣左右,相當于中小醫院核磁系統一年的收入。而一套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售價則要低二分之一以上,維護成本微乎其微并能滿足幾乎所有常規臨床診斷的需求,因此市場為永磁系統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壁w磊分析道。
醫療產業突破的機遇
有關專家介紹,到2005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達36.79億美元,同比增長32.45%。像東軟、安科等品牌,多個產品已經取得美國FDA和歐洲CE認證,并成功進入了全球市常但是,中國產品的市場份額還是相當可憐的。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中,美國品牌占到40%以上,歐洲品牌占30%左右,日本品牌占15%~18%,而中國品牌僅占2%。
同時,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產品比例的類型也有相當的差距。從進出口產品種類來看,進口的主要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大型醫療設備,出口的雖然有部分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但主要是技術含量較低、常規性的醫療設備。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規模小,研發、銷售額比率低,自有技術產品少。
“我覺得永磁型核磁共振在中國大型醫療器械領域里,是近期惟一一個能夠投入世界舞臺,甚至有可能壟斷世界市場的產品?!薄靶聤W博為”負責核磁項目的負責人連建宇博士表示。
與超導系統激烈的競爭相比,低場磁共振成像領域現在主要是日本公司在主導市場,全球每8臺低場磁共振成像系統里面就有1臺是日立的產品?!爸袊髽I生產永磁,具有資源上的優勢,例如制作磁體的材料是稀土,而中國的稀土儲量占到全球的70%,在中國研發永磁可以說是占盡了天時、地利,我們沒有不成功的理由。”連建宇充滿信心。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永磁低場的價格將進一步下降,如果低場核磁共振設備的價格降至300萬元以下,中國的核磁共振設備市場將可能迎來市場拐點,市場出現放量增長。
政策的支持很關鍵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醫療設備市場的總價值約為12億美元,預計到今年底將增加至17億美元,未來5~7年內,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設備市常到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將達1000億元,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上的份額將占到5%,到2050年這一份額將達到25%。
從最早的原材料基地、制造基地起步,中國設備制造業正面臨著產業升級的歷史機遇,那就是從制造業轉向創新性、核心技術研發與生產。在中國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需要一批人走在前面起帶頭作用,也需要一些企業、一些產業率先實現突破。
趙磊認為:“對于這些有潛力的企業需要國家在資金、政策上的扶持,若光靠中國企業自身是很難實現突破的。另一方面,除了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支持以外,還需要社會,特別是醫療界、醫院的扶持?!?BR>
令人無奈的是,不少國內用戶盲目迷信國際名牌。據業內人士透露,其實隨著國內的技術不斷加強,中國自主研發的產品已經完全具備了和國外品牌產品同樣的技術含量,如何引導這些醫院支持民族企業,同時打破消費者對洋品牌的技術迷信,這是中國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