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已成為醫療器械的“主流”技術。近年來,美國GE、德國西門子、荷蘭飛利浦等跨國公司通過不斷整合醫學影像設備中小企業,建立起其在醫療器械產業中的強大地位。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提出一種說法:在數字化技術浪潮中,醫療器械產業開始了數字化“圈地運動”。可以預見,擁有知識產權的數字化技術將是醫療器械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競爭不是簡單的技術仿制就能跟得上的。
在優勢對接中尋求發展
數字化醫療器械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前景的朝陽產業之一。據美國醫療衛生工業制造商協會公布的資料,全球數字化醫療設備每年銷售額約為600億美元,年增幅約為10%。我國的數字化醫療設備市場也不小,據估計,到2015年,我國數字化醫療設備市場將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許多跨國公司,如GE、西門子、飛利浦、東芝等看到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這塊大“蛋糕”,紛至沓來。他們把銷售重點、生產基地甚至研發中心都轉向中國,不斷尋找合適對象進行兼并與收購,意在把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這塊“蛋糕” 圈占在其控制范圍內。尤其是在高端產品上,不斷地對中國有成長苗頭的企業進行圍攻,擠壓中國品牌的形成。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數字化“圈地”為以技術為支撐的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在以優勢技術為先導的數字化時代,是資源配置與整合的時代,具有資本和技術優勢的企業可進行資源配置與整合,而對于僅有一項優勢的企業,根據自身的規模與優勢,將自有優勢資源與大公司實現對接,是其發展的最好出路。如醫療器械產業中一些專業性非常強的原始部件生產商(OEM)供應廠家就可以向更專方向發展,一旦有了與跨國公司的對接,相互寄生,未來很有可能成為產業中的“隱形”冠軍。
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在知識經濟時代,誰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誰就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誰就掌握競爭的主動權。市場競爭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跨國公司的生存競爭策略同樣也發生了改變,他們現在實施的競爭策略是以知識產權技術為先導、以強大的資本實力相輔助,從過去以搶占市場份額為主要手段,變為以自主知識產權和優勢技術來獲得市場主控權的競爭為手段。 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開發速度的快慢與技術可靠性,決定著企業甚至是國家的競爭能力,優勢技術所形成的技術標準同樣也表明競爭的能力。
在世界500強公司中,其核心技術可能不是最頂尖的技術,但他們擁有這種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或者其是技術標準制定者。微軟、IBM、通用電氣、西門子等這些跨國巨頭都有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而且一些技術成為了國際標準、規則和平臺技術。正是由于這些公司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在優勢技術中形成標準,所以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了強大的技術競爭能力,同時也擁有了控制市場的主動權。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IBM公司的利潤總額為81億美元,其中知識產權的許可、轉讓收入為17億美元,占其利潤總額的21%。因此,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優勢技術,能形成標準,并把它很好地實現產業化,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創造出社會價值,是未來企業立足之本和生存制勝的“法寶”,是競爭的關鍵力量。在知識經濟時代,在未來市場上企業出售得更多的將是附加值更大的無形技術產品。
知識積累是創新的源泉
在數字化時代,任何技術創新都是建立在前期知識積累基礎之上而進行的提高和創新發展,知識積累已成為一個公司創新的源泉。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掌控前沿技術,主要原因是這些公司都擁有若干技術,這些技術就是公司的知識積累,是公司用知識形成的無形資產,是別人拿不去、偷不走的資產。這些技術中有的形成行業標準,而且可利用形成標準的技術抑壓競爭對手。醫療器械行業中許多跨國公司非常重視其相關知識的積累,如西門子、GE等都在不斷利用他們雄厚的資本在世界各地并購具有優勢技術的企業。換句話說,他們已從過去單純地爭奪產品市場轉變為爭奪自主創新技術和以優勢技術占有量來控制市場,目的是盡可能地將世界上出現的醫療器械相關的創新技術納入旗下,以不斷增強其在該領域的競爭優勢地位。
技術壁壘逐漸升級
未來公司之間的競爭,逐漸升級為國家級的技術、經濟貿易競爭,許多發達國家依其擁有的知識產權優勢,不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用知識產權技術確定的技術標準作為國家貿易壁壘,阻擋其他國家產品進入,從而牢牢占據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部分領域被跨國公司壟斷正是這種競爭結果的真實寫照。
跨國公司都在試圖使自己的知識產權覆蓋更寬、更廣的范圍,并努力使其成為技術應用的標準。因為,一個企業的核心技術一旦成為別人追逐的標準技術時,那么這種技術也就成為該企業的優勢技術。這種經法律確認的具有主動權的技術,可使企業之間因知識產權的差距而直接導致發展速度差距放大。微軟就是一個極典型而富有提示性的例證:微軟依靠其知識產權及知識積累的優勢使其產品成為一種應用標準,使該公司具有了獨特的超越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這一優勢讓微軟公司成為整個軟件行業的主導和中樞。
國外大公司在銷售產品的背后是在推銷其共性技術和標準,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后進入這一產品市場者不得不在別人標準的基礎之上進行開發和應用,后者所付出的代價將是長期和永無休止的。在醫療器械產業中的醫學數字影像和傳輸技術標準(DICOM3.0)是一個很好的例證:DICOM標準是1985年美國放射學會和美國國家電子制造商協會根據幾家公司的產品技術標準而制定的在不同制造商制造的設備之間傳輸圖像和信息的方法和約定,經過多次修訂,現已成為國際標準。各國都必須遵從這個標準設計開發數字醫療設備,我國數字醫療器械幾乎都采用這一標準進行產品設計開發,否則就很難實現在不同設備之間交換信息和傳輸圖像。實際上,跨國公司就是利用這種優勢技術形成的標準來控制市場,并作為其技術壁壘,最大可能地阻擋其他國家產品的進入,同時也表明國際市場競爭的格局也在發生著變化,從過去用政策手段上的關稅壁壘轉變為法規性手段的技術壁壘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