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觀念戰勝觀念,以實踐戰勝實踐,他們因中國醫療體制的變革而生,因中國醫院院長的職業化演進而興
文/顧鈞
12月初一個寒冷的周末,清華大學一個能容納450人的超大會議室里卻是熙熙攘攘,這里正在召開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衛生管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名衛生廳局領導和醫院管理者們正津津有味地傾聽清華大學著名傳媒學教授李希光講授“品牌建設與危機公關”,李教授詼諧的語言和臺下會心的微笑與室外凜冽的寒風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是一次公益性質的論壇,前來參會的醫院管理者們幾乎都是參加過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修班的學員。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修班的學員有多少呢?據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醫藥衛生培訓中心張牧寒主任介紹說,單是今年10月~12月的兩個月間,他們接受衛生部人才交流培訓中心委托組織的醫院管理培訓班學員就多達560人!而四年來接受清華醫院管理研修培訓的學員已經超過1000人。
千家醫院職業化培訓組委會秘書長田小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今年的培訓場次遠遠超出了2005年初的計劃,公開課原打算做20場左右,結果做了接近40場,內訓原打算做40場左右,結果做了100多場。這一年,員工和專家們竟轉戰大江南北的20多個城市,西北到新疆阿克蘇、伊寧、寧夏、銀川,東北到吉林四平、遼寧沈陽,南到云南昆明、廣東廣州、四川成都,東到上海,中原到河南漯河、洛陽、濮陽。而歸結到原因,田秘書長說:“都是借了‘醫院管理年’的春風!”
在北京海淀區北醫三院對面的貫通大廈,中國醫院經理人俱樂部有限公司的CEO繆南剛剛從河南完成省中醫管理局委托的醫院管理培訓項目,又在和他的下屬忙碌地為新一期的課程班開班做著準備工作。
哪個醫院院長的桌上沒有十幾封醫院管理培訓的邀請函?哪個醫院院長沒參加過醫院管理培訓?正如當年興起網絡熱時流行一句“你Yahoo了嗎?”一樣,如今醫院院長見面時可能要流行問一句:“你內訓了嗎?”
早在2005年初,《中國醫院院長》雜志就預測中國醫院院長將“走進職業化元年”,果然得到了事實的驗證。而這時,距離國內第一批接受高級工商管理課程培訓的院長走進MBA課堂整整用了5年的時間。可以說,醫院管理培訓起步于5年之前,發展于5年后的今天,醫院管理的職業化大幕已經徐徐拉開。
在這一過程中,醫院管理布道者們可謂功不可沒!
醫院管理培訓序曲
太平洋醫信,許多院長對這個名字還留有印象。因為這個擁有臺灣背景的公司屬于國內最早發現醫院管理培訓有需求的機構之一,而且正是這家公司把這種需求進行了實際轉化—開辦醫院管理培訓班。
太平洋醫信公司曾因業務原因擁有一個4000名院長的龐大數據庫,同時,他們在跟院長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院長們訴說欠缺管理知識,而通過調查,他們又發現當時國內沒有一家機構在提供醫院管理培訓的專業課程,而臺灣開設醫院管理專業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于是太平洋醫信開設了屬于國內最早的醫院管理培訓班,并率先提出了“醫院職業經理人”的概念。從此,一個偉大事業之門被打開了。
來自臺灣的師資成了第一批傳道授業解惑的人。這些講師給大陸帶來了原原本本的臺灣經驗。但是,第一批走進醫信課堂的大陸醫院院長們大多對醫信提供的課程不認同。原因就在于當時太平洋醫信的負責人單純推崇海外經驗,忽略了中國醫院環境的特殊性,所以,太平洋醫信開設的課程顯得過于超前了。
但盡管如此,醫院界一些先鋒人物,例如同仁醫院院長韓德民、北京垂楊柳醫院的何興圖院長等對這些課程依然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不但自己購買了整個培訓課程的套票,而且還讓他們的院辦主任、副院長都來聽。
很快,曾在美國著名市場研究集團—AC尼爾森工作過的繆南也注意到了這個市場。作為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創始人之一的繆南,2002年3月22日成功地策劃和舉辦了“首屆北京大學醫學部醫院院長EMBA高級研修班”。同樣,對于組織這樣的院長培訓,繆南心中也存在著困惑:這個班到底要教授些什么才是院長們最需要的?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繆南不會坐等經驗的出現,他把北大、清華所有的MBA課程拿來進行研究,看哪些課程適合于給院長們講。又考慮有醫院的管理、醫療政策法規,就去請衛生部的官員做論壇講座,再聘請一些院長,例如原朝陽醫院院長高居忠,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來講他們管理醫院的經驗。繆南“生搬硬套”,硬是把高等院校開設的MBA課程強行套到了院長們的頭上,他的班是強行啟動的。
第一批布道者們在充滿激情的懵懵懂懂中為院長設計了課程,使得第一批院長走進了EMBA課堂,也從此開啟了醫院院長們對醫院管理知識的繼續學習之路。這樣的行為可以理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驗的事業,組織者們按照自己的理解為院長設計了不同的課程,按照現在的標準看,那些課程是不成體系的,然而,它們的出現就是它們的意義。正因為它的缺陷,人們才知道什么是完美的。
四大主力部隊悉數登場
太平洋醫信作為先驅為醫院管理培訓事業點燃了火炬,但是,由于開發市場的成本太高,她還沒有來得及收獲就謝幕了。黃英華,當初積極參與了太平洋醫信醫院管理培訓項目的負責人之一,與其他同樣不舍得放棄這個事業的同事一道,成立了亞太醫信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繼承了“醫信”的名字,也繼承了“醫院管理培訓”、“醫院管理考察”等項目,并自主開發了“醫院管理咨詢”等業務。“市場是從2004年逐步升溫的。”經歷了醫院管理培訓大起大落的黃英華總結說。
2001年,從太平洋醫信開始,進入醫院管理培訓領域的機構越來越多。到現在,這塊陣地上烽煙滾滾、群雄并起。但大體上可以將他們劃分成三大類:第一類,以千家醫院職業化培訓組委會為代表的的專業培訓公司或管理咨詢公司;第二類,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同濟大學等為代表的高等院校;第三類,以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為代表的海外機構。這三類機構共同撐起了醫院管理培訓的特有天空,而國內幾乎所有主要醫院的院長都在這個特有天空下接受過這樣那樣的培訓。
三大主力部隊在這片天空下也分別以自己的優勢和特長進入了細分市場。
以北大、清華以及協和為代表的高校部隊優勢在于自身具有他人不可比擬的品牌誘惑力和雄厚的教學資源。雖然現階段整個培訓教育市場提供的都是非學歷教育,但是,高校在組織類似學歷教育的EMBA課程班時得心應手,這一塊市場已經被高校牢牢地把握住了。
以千家醫院職業化培訓組委會為代表的專業培訓公司或管理咨詢公司則由于具備靈活作戰能力,細致了解醫院管理者需求,而為院長們提供了最靈活、最實用的智力支援,因此,針對具體問題的中長期專項培訓是他們的強項。
而第三類,以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為代表的海外機構則擁有“海外”的優勢,他們借助海外醫療機構的優秀管理經驗及時填補了國內培訓市場的這一項空白,滿足了醫院管理者們學習海外最新管理理念與管理實踐的需求,因此,他們的影響力與地位也漸漸牢固。
由三大主力推出的各類課程為院長的繼續教育提供了一個涵蓋醫院管理方方面面知識的教學體系,院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靈活的選擇。
在推動醫院管理進步的過程中,第四部隊不容忽視,那就是跨國藥企和國內知名藥企。
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院長楊威榮,就是因為早些年和西安楊森、衛生部共同合作醫院院長高級短期培訓班而對醫院管理培訓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從1994年開始,西安楊森每年贊助100名院長赴新加坡學習,負責這一項目的楊威榮從那時起就對培訓中國醫院院長進行了研究、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訓體系。楊威榮于5年前創立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接續了中國醫院的管理培訓業務。如今,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至今成功舉辦了91期培訓(其中05年一年舉辦了36期),總計3000多位中國醫院院長和醫院中、高級管理人員參加了他們的課程。
今年1月21日,由禮來公司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培訓的60位國內醫院院長,經過三年的“醫院管理文憑課程”學習,順利畢業,這是禮來支持培訓的第二批院長,而到目前已有160位醫院院長參加了該項目學習。
此外,輝瑞制藥、阿斯利康、羅氏、葛蘭素史克、西安楊森、先聲藥業、麗珠制藥、天士力集團、東盛制藥等國內外一大批制藥企業以及醫療器械企業從沒間斷過為醫院管理者開闊眼界和提升管理能力盡心盡力。
行業洗牌必將來臨
用“戰國時代”來形容醫院管理培訓機構當前的競爭一點也不為過。很多培訓機構都把醫院管理培訓當作一個新興的、朝陽的培訓市場來看待,不問青紅皂白,就一腳踏進門檻,有些機構甚至還不知道醫院管理培訓應該開哪些課程,誰會來聽,就掛起了醫院管理培訓課程班的牌子,開始招生。
一方面,醫院管理培訓市場漸行漸熱,大量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另一方面,醫院管理培訓市場和專業性和有限性則等待著一輪洗牌,品牌培訓機構將壟斷這一市場。
中國醫院經理人俱樂部有限公司CEO繆南分析說,開展醫院高級管理培訓課程以來,全國主要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幾乎都已接受過培訓,現在培訓范圍已擴展到了醫院中層以及醫院整體。“5年前,大家都在用工商管理課程對院長進行培訓,而現在更多具有針對性的醫院管理課程紛紛出現在國內醫院院長高級管理培訓中。”繆南說。
“現在的院長幾乎都被洗過一遍腦了,2001年還是傳統的院長,但現在他們脫口而出的是醫院服務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等非常專業的名詞。他們都接受過這種教育,系統的培訓大概有一次,同時還要參加各類專題培訓,層次越來越高,程度越來越深,最新的東西他們都知道”黃英華也感嘆。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純粹的工商管理課程結果注定導致被醫院拋棄。因為,工商管理課程不需要太多的研發成本,只要能夠請到各高校的教授就可以了。而醫院管理課程的架構、體系、教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