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即對各類組織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和作用,具有正功能和顯性功能的特征;而公立醫院社會功能是公立醫院存在的社會基礎,也是公立醫院獲得政府財政補助、免稅政策的依據。公立醫院公益性淡化是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財務管理體制、財政補償機制不健全是其公益性淡化的重要原因。
1 衛生改革現狀和要求
經過若干年衛生改革,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嚴峻,在醫療衛生改革的大討論中,社會、經濟、政治研究領域的專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總體歸納為:目前出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不是市場化方向錯了,而是政府主導部門缺位;看病難、看病貴應歸咎于“偽市場化”,醫療衛生領域問題出于行政壟斷。然而,無論衛生改革的功過如何,堅持公益主導下的市場化改革已達成共識。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強化公立醫院公共服務職能,規范收支管理,糾正片面創收傾向。”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完善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核心是要提高財政補償的績效。完善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首先要有助于實現公立醫院體現公益性的社會目標,其次在政府有限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引導和激勵公立醫院自主、高效地實現公益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對醫院補助的效率。
2 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現狀
2.1 財政補償有限
公立醫院要實現公益目標必然要能得到足夠的補償,負有公益事業主導責任的政府應對公立醫院進行足夠的補償,但是,目前政府對醫院直接的財政補償不到醫院收入的10%;而公立醫院醫生工資沒有政府補貼,來源于醫院創收,這成為誘導需求的動因,從而出現各種創收行為,如非醫療服務的產品消費為主:藥品價格補償、日益嚴重的醫療器械購買和使用的創收、耗材收入、項目投資招標收入以及合作和合資收入(包括特需服務的合作)等,在醫院的業務收入中,藥品收入又占到50%~70%,影響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也造成很多過度醫療行為,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雖通過實施醫院收支兩條線的改革,旨在弱化藥品收入對醫療機構的補償作用,提高醫療技術的勞務價格,轉變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但以藥養醫的局面尚無很大改善。
2.2 獲利驅動
由于利益驅使,醫院還從病人自付中獲利,如從醫保病人的非醫保項目中獲利即醫保范圍以外的藥品和材料、把體檢作為創收項目之一等,這不但嚴重影響基本醫療服務,同時也限制了高端醫療技術的健康發展。
2.3 制度缺陷
現有的醫療保障制度不能有效控制醫療浪費,經過數十年的醫療衛生改革,醫療保障制度從試行到逐步推廣實行,仍然存在大量問題。與醫療服務業發展現狀相比,我國的醫療服務業監管體制還存在許多問題:整體框架還未完全形成;缺乏醫療行業的基本法律;缺乏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管制制度的自覺性意識,立法計劃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各組成部分發展不平衡。行業準入方面,在結構準入方面相對比較全,在人員準入和技術準入方面有欠缺,設備設施準入也不完善。在運行監管方面,缺乏大量的技術規范,缺乏關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社會經濟行為的管制規定,沒有建立起信息發布制度。
2.4 現有運行機制效率低下
在微觀管理體制上,公立醫療機構還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普遍存在著經營上負營不負虧的現象。在內部運行機制上,公立醫療機構還沒有打破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模式,人力資源不能合理流動,不能充分體現優勞優酬、多勞多酬的分配原則。
3 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問題一直困擾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只有不斷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才能促使公立醫院健康持續發展,有利于醫療衛生改革健康有序地進行,有利于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3.1 拓寬補償渠道
我國現行的醫院補償渠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財政補助、醫療業務收入、藥品加成收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衛生改革的深化,這種補償機制愈來愈顯示出其弊端:財政補償不足,迫使醫院要依靠價格補償;而價格中又沒有充分體現技術勞動的價值,有迫使醫院依賴藥品價格和設備價格補償,造成醫院補償機制循環不暢。面對如此現狀,拓寬補償渠道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應明確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應盡的責任,改變目前的補償結構,實現以政府為主的多元化投資主體下的醫院監管體系。以醫保為龍頭,通過對醫療保險設計改變對醫院的補償方法,如實行按人頭付費和雙向轉診,按病種付費或實行醫保的第三方委托管理,以專業化的管理機構加強對醫院的引導和監督。其次,健全公立醫院財政補償機制,關鍵還要提高財政補償的績效,既要保障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需要,促進公立醫院實現社會目標,又要符合激勵約束相容的原則,通過政府有限的資金投入,引導和激勵公立醫院自主、高效地實現公益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財政補償的效率。再者,拓寬補償渠道還可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民營資本和慈善基金);利用政府貼息貸款發展公立醫院也是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一種有效方式。政府投資作為全社會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其他投資起著示范作用和引導作用。對公立醫院的投資可以通過運用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如投資補貼、投資抵免、投資貸款貼息等)來實現。
3.2 加強制度監管
要加強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機制改革步伐,規范和完善公立醫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目前的公立醫院是傳統的事業單位,需要用現代規范的事業法人制度來加以重造。人事制度改革可采用全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退的用人機制。在收入分配機制上應扭轉醫務人員工資收入、獎金與業務收入掛鉤的現象,取而代之應轉向與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考核相聯系。規范對醫務人員的激勵機制。建立以崗位為基礎,總額控制、分配合理的工資制度,遏制以藥養醫和不合理的創收行為。
3.3 提高運營效率
公立醫院也要吸取企業管理的先進經驗,提高醫院運營效率。醫院的首要任務是要在一定的預算下維持基本運營,而醫療機構由于服務內容和人群的特殊性,更需要服務具有高質量,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益目標相聯系,需要處理好一般企業運營中成本利潤導向和國家政策、法律等規定的社會利益導向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醫院注重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從而兼顧多重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要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必須拓寬補償渠道、加強制度監管、提高運營效率,以實現公立醫院體現公益性的社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