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與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通醫療集團)達成了一個為期5年的框架協議,合作的目標是北航集中一部分研發精力,來關注納通的研發關注點;而企業也將支撐一部分高校的前沿研究。這樣,高校的研發更貼近市場需求,從而縮短企業的研發周期。
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重點細分領域之一備受關注。但是眼下,完全依靠國內企業單打獨斗的開發模式,已經很難設計出新的產品平臺。如何盡快改變國家重視不足的現狀,推動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與納通醫療集團的合作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醫療器械也是個產業
每年,有大量實驗室排隊希望進入“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的陣列,然而有一家實驗室很特別北航醫療器械及康復輔具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根據企業需求主動挖掘、主動聯系并請進掛牌實驗室隊伍的實驗室。
醫療器械行業主要支撐的學科是生物學工程。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說:“以前醫療器械行業國家不太重視。衛生部管醫療,藥監局管準入,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放開的空白,有先天的不足。原來國家看到藥很重要,其實醫療器械也很重要。”
由于認識上的缺位,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受到一定阻礙。樊瑜波疾呼:“醫學的發展和醫療器械發展相生相伴。醫療器械不僅僅局限于醫院的醫療器械,還包括醫療衛生、家庭健康、殘障人士的康復等。它是一個產業,在國際上是支柱產業之一,成為繼IT后第二個受風投關注的熱門領域,其他各國把它看做朝陽產業!”
醫療器械行業不同于一般的單一行業,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色。幾乎人類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都在該領域有所表達,如超聲、放療、核物理、人工器官、材料學等。
大學跨過傳統模式
在日本,一家醫療器械公司擁有40多家相關的科研機構為其作技術支撐;歐美的醫療器械企業也有很多研發團隊的支持來自高校。
對此,樊瑜波表示:“我們對大學和企業的定位應該進行全新的思考,行業基礎研究和重要的技術難題應該由大學來解決,可以產業化的成果就該轉給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跨過了大院大所。在醫療器械領域沒有大院大所,由大學和企業直接對接。”
他認為,現在的民營科技企業對研發非常重視,比國字號企業更重視研發。大學可以突破傳統模式,直接與有生命力的企業聯手合作。
以前我國設置大學專業,沒有醫療器械這個專業,“整個漏掉了這一領域”。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建立后,就積極建立專業和產業穩固的關系。
在樊瑜波看來,大學通才基礎教育的方式,能夠提高素質和水平,但對行業的支撐力不夠,許多新興行業得不到大學的有力支撐。“應該重新構建基于通才培養但又專業化的模式。北航這一學科就是在作這樣的嘗試,既培養基礎教育,同時又密切結合企業需求,培養企業需要的專業人才。”
對此,北京納通科技集團研究院技術研究部經理董驤表示,以前大學和企業有一定距離,因為大學不關注企業需求;企業通過把課題委托給學校,學校慢慢地會關注到企業研發的需求,并且會將科技資源向企業需求傾斜。
據了解,目前人工椎間盤個性化設計(科技部支撐計劃),由納通和北航共同合作,企業牽頭。如果合作順利,該項計劃的最終研究成果將轉移給納通,由企業實現產業化。
平臺搭建解決創新問題
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預測,從現在至2015年,中國的整個醫療儀器與設備市場預計將翻一番左右,達537億美元。有數據表明,到2011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規模將位居全球第三。
與此數據相對應的現實是,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大多先以代理產品起家,后以自主創新突圍。然而直到今天,在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里也沒有形成規模很大的企業。有業內人士指出,該行業創新的速度和力度不足,“新品的研發速度和種類越來越慢、越來越少”。
以骨科和指科以及醫用內植入物(人工關節等)為主營業務的納通集團,在早期就是一家銷售型的企業。此后,隨著研發的產品不斷工業化,納通深深體會到,非常需要一個平臺來支撐自己的研發。
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產業,更是一個高知識沉淀的產業。1996年成立的納通在這個行業里算是比較有資歷的企業了,但是相比高校,其知識和技術的沉淀尚淺,必須借助高校的知識沉淀。
比如,人工膝關節的磨耗檢測是一個比較新的檢測項目,無論從裝置、技術條件,還是人力的儲備,國內都不具備相應的基礎。北航是第一家建立人工膝關節磨耗檢測平臺的,而納通是要進行人工膝關節磨耗指標測試的第一家企業。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樊瑜波說:“關節磨耗指標的檢測是必然要建的,它既是一個檢測平臺,也是一個研發平臺。許多科學問題要通過這一平臺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