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腦卒中患者腦內有新生神經存在 【?2006-09-05 發布?】 臨床報道
8月28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院神經外科王曉梅副教授等與美國Buck研究院老年研究中心KunlinJin副教授等在合作研究中首次發現:人腦梗死后在梗死區周邊有新生神經出現。 該發現在世界上首次證明腦梗死患者腦內有新生神經存在,為腦卒中治療帶來希望。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8月21日出版的世界著名科研雜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 長期以來,傳統醫學認為成年人腦內神經元不能分裂,也就是說不可能有新生的神經生成。但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嚙齒類動物的側腦室管膜下區和海馬有新生神經再生,并證明腦梗死的病理改變可刺激新生神經向梗死灶遷移。但是,人腦卒中是否也能誘導神經新生,一直是個“世界之謎”。王曉梅等在進行人標本再生細胞研究時發現,人腦梗死后在梗死區周邊有新生神經出現,該成果推翻了上述傳統醫學觀念。 王曉梅說,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因病變刺激生成的新生神經是生于原地還是遷移而來,但我們將努力尋找一種全新的干預手段,以促進腦卒中患者更多地產生這種新生細胞,以替代壞死細胞的功能。 資料顯示,腦卒中是導致人類死亡和殘疾的首要疾病。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病例有195萬,死亡156萬,存活者中半數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新發病人直接醫療費高達100億元人民幣,給我國經濟造成非常沉重的負擔。 腦卒中患者一般應用溶栓治療,但由于嚴格的適應癥和醫療條件的限制,目前一些治療方法如急性期溶栓僅能滿足極少數患者的需要。因此,研發適合廣大腦卒中患者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21世紀全世界神經科學研究的重點。 “成年腦內沒有新生的神經元,腦損傷將是不可逆的”,這一被寫入醫學教科書的“定論”將被修正。中美醫學專家最新研究發現:病人腦梗死后在其梗死區周邊有新生神經出現。這一發現有可能為腦卒中的治療找到一種全新的途徑。 長期以來,醫學界認為成年人腦內神經元不能分裂,即不可能有新生的神經生成。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副教授王曉梅與美國Buck研究院老年研究中心副教授、華山醫院客座教授KunlinJin等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證明腦梗死患者腦內有新生神經存在。 王曉梅介紹說,在世界范圍內,腦卒中仍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首要疾病,全球卒中患者約占總人口的1%,其中一半遺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我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例195萬人,死亡156萬,存活者中半數存在不同程度殘疾,新發病人直接醫療費就達100億元人民幣。目前對腦卒中病人進行急性期溶栓治療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于該治療方案有著嚴格的適應癥,即必須在起病3小時之內,因此即便在發達國家也只有1.6%——2.7%的腦卒中病人能接受溶栓治療。 王曉梅表示,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因病變刺激生成的新生神經是“生于原地”還是“遷移而來”,但研究人員將努力尋找一種全新的干預手段,來促進腦卒中患者更多地“產生”這種新生細胞,以“替代”壞死細胞的功能。“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在不久的將來為卒中患者解除或減輕痛苦。” /**/更多關于 腦卒中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