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代抗生素都殺滅不了一些致命的細菌,我們該怎么辦?很簡單:激發免疫系統完成自身的使命。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免疫學家Robert Hancock的研究小組最近開發出一種新的化合物,它能夠激發起免疫系統的首道防線,使小鼠死于抗藥細菌感染的幾率減少。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生物技術》上。
抗藥性細菌引發的疾病是全球性問題,其中威脅最大的是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它們都是普通抗生素無法對付的“超級細菌”。為了尋找有效殺滅這些“超級細菌”的新辦法,Hancock研究了一組短蛋白(多肽)。
考慮到多肽可能會引發敗血癥,Hancock現在小鼠身上進行實驗。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多肽反而能使敗血癥有所好轉。*的問題是它們導致了過敏反應,引起一些健康的腸細胞死亡。因此,Hancock和同事設計出更短的多肽,既能阻止敗血癥,又不會引起其他并發癥。
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一種13個氨基酸長度的多肽,并將其稱為先天防御調節器(Innate Defense Regulator ,簡稱IDR-1)。為了檢驗其效果,研究人員將IDR-1注射入小鼠體內,這些小鼠要么尚未感染VRE或MRSA,要么感染不超過4小時。結果發現,這些小鼠存活率是之前的兩倍。
Hancock表示,并不是這些多肽直接殺死了“超級細菌”。它似乎使人體自身先天免疫系統作了某種“事先準備”,隨后的細菌感染會使體內產生過剩的單核白細胞和巨噬細胞,吞噬入侵的病原體。同時,由于體內產生的更具侵略性的噬中性白細胞較少,因此不會導致敗血癥。
Hancock表示,IDR-1的臨床實驗將在12到15個月后開始,而且已經有初步證據表明,即使是在對抗“超級細菌”時,該多肽也能夠提高小鼠體內抗生素的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