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已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超重和肥胖兒童成年以后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危險大大增加。近日,美國醫學會(AMA)、美國健康資源和服務管理局(HRSA)和美國CDC與來自15個職業衛生機構的專家委員會針對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評估、預防和治療,共同發布了新的方案和推薦意見(
http://www.ama-assn.org/ama1/pub/upload/mm/433/ped_obesity_recs.pdf)。為了解我國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問題的具體情況,記者走訪了北京兒童醫院兒科研究所營養中心齊可民博士,同時還邀請了南京醫科大學兒科研究所郭錫熔教授和張敏博士談我國兒童肥胖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 據齊可民博士介紹,近年來我國兒童和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發生率一直呈快速上升趨勢。在我國大城市中進行的調查顯示,1985-2000年,我國7~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男、女超重的檢出率分別由1.2%和1.4%上升至12%和7%,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由0.2%和0.1%上升至5%和3%。調查顯示,年齡越小,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越高,在7~9歲的兒童群體中超重和肥胖最高發。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的初步結果顯示,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超重和肥胖的問題比5年前更加嚴重。 我國肥胖兒童數量增加的原因 齊博士說,肥胖是現代人健康問題之一,屬于一種營養失調性疾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致使能量攝入大于能量消耗的結果。根據國家統計局年鑒資料,我國動物性食物消費從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發生大幅增加,而谷物和蔬菜的攝入量卻呈下降趨勢,說明我國國民整體能量攝入提高。另外,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飲料以及各種甜食攝入增加都是我國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問題加劇的原因。 齊博士還說,課業負擔重使得我國兒童和青少年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另外課業負擔重還導致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即不足7~9小時/天。有研究顯示,每天睡眠少于6小時,肥胖發病率會顯著上升,這主要是因為睡眠不足影響了瘦素等激素的分泌。另外學業的壓力和其他心理問題還會影響孩子的食欲,有些孩子往往會用貪吃或暴飲暴食來排解壓力,最終導致肥胖和其他營養問題。 除此之外,齊博士認為家庭因素也不可小覷。家庭因素包括遺傳、飲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研究證實,父母都肥胖的孩子,患肥胖的可能性是80%,若父母有一方肥胖,那么孩子患肥胖的可能性為40%,若父母任一方都不肥胖,那么孩子患肥胖的可能性就降為7%~10%。此外,父母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學習美國建議避開中國誤區 日前美國公布的專家建議除了強調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等綜合干預之外,還推出了具體的治療系列方案,針對不同年齡和程度的超重、肥胖患兒,治療的手段和預訂目標都不相同。郭教授認為,這些細致的防治措施為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和青少年防治指南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美國專家建議指出,對于2~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如果其體重指數(BMI)高于第85百分位數,那么就需要接受治療。第一階段方案主要是強調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和增加體力活動量。如果此方案開始后3~6個月患兒的BMI不見降低,則需開始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方案,比第一階段方案加強了飲食干預和家庭成員對患兒治療的監督,還要求有治療肥胖的專家參與。如果3~6個月后BMI仍無明顯下降,那么就要開始第四階段方案了,這一方案要求肥胖的孩子入住專門的診所或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對其飲食熱量將實行嚴格控制,還可能配以藥物或手術治療。 郭教授表示,BMI受國家、種族的影響,歐美的BMI標準界限值并不適用于我國。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根據2000年7 ~ 18歲兒童青少年體質調研數據制定了我國學齡(7~18歲)兒童BMI 第85和第95百分位數的標準,臨床工作中應采用此標準對學齡兒童的超重和肥胖作出診斷。對于0~6歲的兒童,由于缺乏BMI參考標準,在臨床中可參照身高別體重法進行篩查和診斷。同時應根據患兒的肥胖程度、臨床表現等選擇輔助檢查,以排除是否合并有高血壓、高血脂、糖耐量異常等并發癥。 郭教授認為,目前,中國的青少年和兒童對肥胖危害已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是可喜的現象。但是他們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例如,對于肥胖的定義并不清楚和過分追求苗條,盲目減肥并采用禁食、不吃肉類、服用減肥產品等方法控制體重等。郭教授指出,體重維持在正常水平是體格發育正常的標志之一,過分追求苗條會導致消瘦、營養不良等,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造成許多不良后果。兒童和青少年可通過簡易的公式粗略評價自己的體重(標準體重 = 實足年齡 × 2 + 8 ,超過20%時為肥胖)。肥胖兒進行減肥治療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不能盲目開展。無論是肥胖兒還是非肥胖兒,都應培養合理的飲食習慣,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摒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專家表示,保證健康是預防和治療肥胖的最終目的。 肥胖防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齊博士說,目前肥胖的治療比較困難,最好方法應該是預防。由于兒童身心正處于不穩定的發育階段,因而對兒童肥胖的治療不同于成年人,有其特殊性。對兒童肥胖的治療要在不影響生長發育的前提下,采取飲食調理、運動療法和心理行為矯正相結合,一般應避免使用諸如節食、藥物、手術等成人減肥措施。重塑能量攝入和消耗之間的平衡是首要目標。要注意對大多數肥胖兒童來說,每天以熱卡的方式計算攝入量是不切實際的,執行起來比較困難。最實際有效的方法是從食物中剔除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和高血糖指數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洋快餐、蛋糕、含糖碳酸飲料、冰淇淋、奶油等)。另外,要注意單靠飲食調理來進行體重控制和減肥是很難成功的,必須與運動、心理行為矯正相結合,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郭教授表示,治療兒童肥胖是長期的過程,由于兒童缺乏自律性,因此需要家庭和學校參與,共同對患兒的治療進行管理。在我國,家庭中祖輩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因此醫師在治療肥胖兒童時應爭取其家庭成員的配合。 齊博士也強調,除了患者個人的努力和毅力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鍛煉強度之外,家庭、學校的參與以及政府、社區的鼓勵和支持也非常重要。醫師應該對患者和廣大群眾加強教育,使人們自覺意識到肥胖的危害。學校和家長應該監督孩子健康飲食,加強鍛煉,開展有趣味的活動項目,鼓勵學生多參加運動,增強體質。政府應該鼓勵食品企業生產健康食品,并進行健康廣告宣傳。總之,預防和控制肥胖并非一人之事,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各方各界的長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