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研究目的是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患者在睡眠過程中的呼吸力學變化特點。方法采用60例疑似OSAHS患者及21例無OSAHS臨床表現的志愿者人選本研究,其中男70例,女11例,平均年齡(44±13)歲。所有受試者均接受整夜多導睡眠圖監測,并同時采用面罩旁氣流技術動態描記整個睡眠過程中的呼吸力學指標和潮氣量流速容量環(TBFVL)。根據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將入選者分為OSAHS組(AHI≥15次/h)54例和對照組(AHI〈15次/h)27例。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比較OSAHS組各期潮氣吸氣容積(VTI)/潮氣呼氣容積(VTE)及對照組各期呼吸力學指標變化;自身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結果清醒狀態下呼吸周期的VTI/VTE為0.99±0.04,說明吸氣和呼氣潮氣量大致相等。OSAHS組發生睡眠呼吸暫停后第1個呼吸周期VYI/VTE。(1.37±0.18)明顯升高,在睡眠呼吸暫停前5次內和最后一次呼吸周期VTI/VTE均值(0.86±0.08和0.72±0.19)明顯降低,說明呼吸暫停前一段時間內呼氣量明顯多于吸氣量,而呼吸暫停后吸氣量多于呼氣量。OSAHS組無呼吸事件淺睡眠期VTI(463±122)mL]、VTE[(466±127)ml]和分鐘通氣量[(6.4±1.6)L/min]比睡前[(554±134)ml、(565±147)ml和(8.3±1.9)L/min]明顯減少。TBFVL結果顯示,OSAHS組吸氣阻力升高者占100%(54/54),呼氣阻力升高者和兩種阻力同時升高者均占96.3%(52/54)。由此得出結論在發生睡眠呼吸暫停前OSAHS患者呼氣量明顯多于吸氣量,直至呼吸停止,這使患者發生睡眠呼吸暫停前的功能殘氣量明顯減少,從而上氣道更加狹窄,此病理生理過程在OSAHS整個發病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OSAHS患者淺睡眠期的潮氣量和通氣量較睡前降低,睡眠過程中以上氣道吸氣相阻力升高為主的同時普遍存在呼氣相阻力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