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下旬,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經過10年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發現,谷胺酰胺能有效改善移植后小腸功能而不加重排斥。
早在20世紀70年代,南京總醫院普通外科就在國內開創了營養支持技術,挽救、改善了感染、創傷、大手術及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但長期的全腸外營養難免產生淤膽等并發癥。而膽汁過度淤積會引起腸外營養的終止或死亡。為解決這一難題,10年來,在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黎介壽院士的指導下,李幼生副教授等專家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谷胺酰胺基礎及臨床系列研究,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動物實驗和小腸移植證實,谷胺酰胺能預防全腸外營養引起的淤膽。對于短腸綜合癥患者給予谷胺酰胺、生長激素的營養治療能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從而擺脫長期依賴腸外營養。專家們還通過對動物移植小腸的結構和功能等發現,谷胺酰胺的應用改善了移植后小腸功能,并降低術后感染。它對嚴重腹腔感染和急性重癥胰腺炎能起到預防腸道細菌和毒素易位、減少全身性感染。對因放、化療導致腸道損傷的腫瘤患者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和預防作用,從而保證腫瘤患者能夠接受完整的綜合治療。
目前,圍繞這一研究的論著已發表60篇,被SCI引用30余次。其中,“谷胺酰胺的實驗研究及在臨床營養支持中的應用”課題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