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壇醫院,原來患者要排隊等上兩個星期左右的手術,現在一周內就能安排上。貧困地區患者享有醫院專門留出的床位,減少了因為等床的額外花銷。醫生們千方百計為病人精簡用藥,病人花在藥品上的錢明顯少了……
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的一位醫生說,我們的獎金并不高,可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高。“為病人著想”,“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已成為我們的“職業習慣”。
在采訪中得知,很多醫生的這一“職業習慣”在醫院近年來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強化——如何建立長效機制,把“為病人服務”的宗旨貫徹在日常工作中。北京天壇醫院找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腳點,把落實“醫院管理年”活動,創建“人民滿意醫院”,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作為醫院黨組織先進性建設的具體目標,從群眾反映突出的看病難、看病貴等熱點、難點入手,在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上求實效,贏得了廣大患者的充分肯定,在病人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牢記使命 擔起社會責任
北京天壇醫院是亞洲最大的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基地,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盛名。神經外科是深受人們信任的學科,醫院對這份信任格外珍惜。北京天壇醫院黨委以“牢記使命,承擔社會責任”為主題,教育黨員、群眾胸懷全局,心系患者。要求廣大黨員從我做起,從每個崗位做起,完善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領域,緩解病人看病難問題。
到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看病的患者,90%以上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重癥病人,這些病人一心想找專家看病,掛專家號就成了神經外科看病難的“瓶頸”。為解決這個突出矛盾,黨員專家帶頭實行敞開掛號,保證到神經外科看病的患者都能看上病。神經外科、內分泌科、婦產科開設了聯合門診,免除了患者多科掛號、多科看病的困難。
雖然取消了手術點名費,但神經外科確保每臺手術都有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上手術。神經外科還重視與病人的溝通,對每個病人在手術前和手術后都進行宣教,告訴病人每個檢查為什么要作,每一種藥是針對什么開的。手術前,病人會接到醫護人員的“備忘錄”,需要準備的東西和注意事項寫得清清楚楚。手術后出院,病人最快在24小時內會接到醫院電話,詢問恢復的情況和需要解答的問題……
在神經外科,一面墻的留言板上寫滿了病人的感激:一位來自外地的患者說,沒有想到能在北京如此知名的大醫院里感受到了賓至如歸;另一位患者的家屬寫到,什么都為我們想到了,真是太謝謝了!
踐行宗旨 為病人精打細算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要解決的另一個熱點問題是看病貴。天壇醫院黨委調查發現,很多老少邊窮地區困難家庭的患者因為付不起醫療費,放棄了治療,有的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看病貴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院黨委認為,盡管這個問題的成因復雜,不是一家醫院能夠解決的,但是醫院應該力所能及地做工作,讓黨的先進性在醫院得到真正的體現。院黨委首先在黨員醫生中提出了一個“算賬”的任務——作為醫生,你認為哪些費用可以少花、不花?醫生則在“算賬”的過程中體會到,這里面不僅有經濟賬,也有思想感情賬,算一算醫患間的感情有多遠,算一算醫患間的想法差距有多大……算來算去,醫生更覺得自己的責任重。于是,大家一筆一筆為病人精打細算醫藥費用。
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要使用昂貴的抗生素,黨員專家就想方設法改進醫療方案,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把手術前后使用兩周的抗生素壓縮為術中使用一次抗生素,僅此一項就為患者節省了大量藥費。他們不僅為病人算大賬,也為病人算小賬。神經外科采取“一站式服務”,確保患者住院后3天接受手術。這項措施大大縮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減少了住院費用。實驗診斷中心做出11種疾病的臨床檢驗路徑,避免了病人重復檢查支付的費用。
建立“綠色通道” 打造滿意工程
醫療安全是每個患者和家庭最關心的大事。天壇醫院神經內科黨員主動提出并建立了腦血管病急診搶救“綠色通道”,危重腦卒中病人一入醫院就開始接受無障礙化流程診治,確保病人在40分鐘內完成所有檢查,用上有針對性的藥物。這項指標作為我國唯一的代表,在歐美發達國家140多個醫院中排名第一。在這條“綠色通道”里,24小時都隨時可見到黨員專家帶領醫務人員忙碌的身影……
認真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了醫務人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也推進了醫院“創建人民滿意醫院”的進程。2005年,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天壇醫院發放的1000多張群眾滿意度測評表,總測評滿意率達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