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目前基本二分天下。高端市場幾乎完全由外國企業所壟斷,而國內數千家醫療器械企業一直在走中低端路線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跨國巨頭并不滿足于目前在中國高端市場的霸主地位,有大舉挺進我國低端市場的態勢。跨國巨頭在盡可能地尋求一條快速的本土化通道,共同分享醫改帶來的基礎醫療市場盛宴
西門子瞄準低端市場
9月5日。全球最大的醫療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西門子宣布,西門子(上海)醫學園正式啟用。該園位于上海市南匯國際醫學園區,總投資額達3億元人民幣。它致力整合研發、生產、服務、銷售和營銷等各部門,成為西門子醫療系統集團在亞洲最大的醫療設備生產基地。
中國是西門子醫療系統集團全球業務中的重要支柱之一。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郝睿強博士表示:“為了實現2010年銷售額翻倍增長這一目標,西門子正致力于發展公司擁有領先優勢的領域,而醫療產業毋庸置疑正是其中的重點,并在未來幾年會有明顯增長。”
據了解,中國是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2006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在17億美元以上,其中低端醫療器械占75%左右,遠高于全球45%的平均水平。隨著我國政府對醫療設備的投入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低端醫療設備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
擴張中國市場,必然需要降低成本,同時研發出適合本地區患者的產品。郝睿強在醫學園開幕典禮上透露,醫學園對產業鏈各部門進行的有效整合,通過創新和優化流程,將有利于西門子提供有效、成本低廉的醫療解決方案。
200億元的誘人大蛋糕
進軍中國低端醫療設備市場,西門子早有預謀。
早在2006年9月,西門子宣布未來5年內投入1000萬美元,為中國農村地區提供醫療診斷設備、水處理設備和建設資金。今年4月,西門子又成立“新農村醫療示范中心”,據稱,該項目旨在探求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設備解決方案和醫療服務模式。
不僅僅是西門子,今年3月,飛利浦集團就率先推出一批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的中低端醫療產品。而GE醫療集團4月初也宣布,今后GE將重點關注中國城市社區和農村的基礎醫療市場。
上海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國鄉鎮衛生院亟需脫離醫療器械裝備水平低下的窘境。目前,個別衛生院甚至還處在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老三件”當家的狀態下。在新醫改的背景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設備配置的提升,將催化醫療器械低端市場的蓬勃發展。
并且,從今年起,中央財政開始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鄉鎮衛生院的設備更新和添置。在未來5年中,近200億元的農村衛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區及東部貧困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因此隨著醫改進程的加速,中國落后的農村和社區基礎醫療市場,一時成為跨國巨頭紛紛爭搶的大蛋糕。
殊途同歸的本土化策略
據了解,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目前基本二分天下。高端市場幾乎完全由外國企業所壟斷,而國內數千家醫療器械企業一直在走中低端路線。靠低成本優勢,在常規設備如消毒滅菌設備、透析設備等領域占據著較大份額。
然而,對于跨國巨頭目前對我國低端市場的加速滲透,國內企業似乎警惕性不高。廣東某醫療器械代理商負責人告訴記者,GE等跨國企業主要經營高端醫療器械,在低端市場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動作,低端市場客戶也接受不了他們的價格。
但實際上,目前種種跡象表明,跨國巨頭并不滿足于目前僅在中國高端市場的霸主地位。包括西門子在內的跨國巨頭,都在盡可能地尋求一條快速的本土化通道,共同分享醫改帶來的基礎醫療市場盛宴。
不同于西門子先試點、再擴展的本土化策略,GE醫療集團選擇了與國內的醫療機構進行合作。今年4月,GE醫療和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對此GE醫療集團影像普及型產品部中國區經理徐暉坦言,許多本土醫療機構在基礎醫療方面有著豐富的市場和產品經驗,這些經驗恰恰是GE這樣的外資企業所缺乏的。
隨著中國醫療體制改革進入新的轉折點,跨國巨頭與本土企業的爭奪態勢必將愈加激烈。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是難得的機遇期,在醫療器械低端市場這塊新大陸沒有被跨國公司占領之前,本土企業一定要搶先出手。如果本土企業不能在這場競爭中爭到一席之地,那么,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將可能被跨國巨頭所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