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新法規為基層醫院定軌
文/薛城 圖/許定河
2006年6月24日至25日,中國縣市醫院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共有近百名基層院長和嘉賓出席。
醫療資源忌配置不公
在會議開幕辭中,中國醫師協會主席、衛生部原副部長殷大奎指出,現行醫療資源的宏觀配置方式存在很大弊端。政府投入不足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嚴重的醫療公平性問題。在縣市級醫院,這些問題表現得尤其明顯。
以爆發SARS的2003年為例,全國衛生總費用為6598億元,僅占GDP的5.6%。其中,政府投入部分只占17%,企業與社會單位負擔27%,其余56%由居民個人支付。在歐洲發達國家,衛生費用約占GDP的10%,且其中的80~90%由政府負擔。在我國,20%的人口享有80%的醫療資源,而80%的人口只擁有20%的醫療資源。在世界各國醫療公平性排名中,中國位居第188位。
殷大奎認為,在微觀層面上,在不利的政策與社會輿論環境下,縣市級醫院院長突破困難,為改善公眾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國家財政的醫療投入長期不足,國有醫院的醫療資產卻大幅增值,與國有企業持續虧損、接連破產的窘迫形成了強烈反差。殷大奎激動地說:“作為醫院管理者,基層院長功不可沒。我代表醫師協會和全國職業醫師,向你們致敬!”
衛生部醫政司李大川處長介紹說,目前縣市級醫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并且以貧為主。多數醫院設備陳舊,專業技術人才不足。此外,民企和外資積極涉足醫療服務領域,使縣市級醫院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由于技術和投資資本與二級醫院相近,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功能趨同,醫療資本早已陷入了惡性競爭。
為了彌補縣級醫院,尤其是中西部醫院的困難,衛生部啟動了對口支援計劃。今年將對口支援600所中西部基層醫院,由當地每個三級醫院抽調五名副主任醫師或高年資主治醫師到對口基層醫院做短期任職。為了培養基層醫院的行醫水平,衛生部還將資助年輕的基層醫師外出進修和培訓。
新法規重啟醫院定位
“我國首部《初級衛生保健法(草案)》定于明年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頒布后將對醫院的社會定位和現有體系造成重大沖擊。”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汪建榮說。
據悉,草案倡導“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發展理念,將初級衛生保健確定為政府公共衛生服務的核心部分,并規定財政新增衛生事業經費將主要用于初級衛生保健。現有醫療服務機構將被劃分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綜合性(專科性)醫療服務機構兩種類型,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承擔起初級衛生保健的責任。二者之間將建立技術支持和雙向轉診制度,晉升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職業醫師,須有至少一年的社區醫療服務經驗。
公民接受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時,治療費用將被減免,由政府以財政支出方式直接補貼服務機構。草案還規定了全國初級衛生保健的最低標準線。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以適當提高當地的初級衛生保健標準。
汪司長說,通過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支持,《初級衛生保健法》有望根治“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將給全國人民一個意外驚喜”。
衛生部醫政司李大川處長認為:“在這一改革潮流下,縣市二級醫院受到的沖擊最大,將面臨‘患者缺失’困境。這是歷史性的痛苦選擇,醫院領導必須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與李處長相反,沈陽市衛生局醫政處付強處長非常看好縣醫院的市場前景。他說:“以沈陽市為例,投資縣醫院的收益是投資城市醫院的3至3.5倍。縣級醫院地位突出,是農村三級衛生網絡的龍頭,是城鄉醫療體系銜接的樞紐。”
醫鬧驚醒醫院管理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患者維權意識日漸強化,醫療糾紛爭執日益增多,醫院亟需改善現有管理制度和服務理念。
殷大奎認為:“從醫療工作的實際需要和職業醫師制度的國際化規范兩方面來看,我國醫學教育和醫療服務都需要拋棄‘技術中心論’,遵循‘以人為中心’的醫學理念。”
“以人為中心”的醫學理念著重強調病人的生命質量及利益,而不僅僅著眼于臨床癥狀的改善,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一理念認為,醫學是科學,更是人學,是人文的科學。在此理念下,發達國家早已將醫師培訓分為醫學教育和人文法律教育兩個部份。
以色列國會醫藥物流委員會主席、Assaf Harofeh醫療中心主任Davidson博士發言說:“以色列已經拋棄了‘以技術為中心’的醫療模式,采納了‘以人為中心’的新理念,希望中國同行能借鑒以色列的經驗。”
《法律與醫學》雜志社編輯部主任劉鑫引述一位律師朋友的話說,“無論文斗還是武斗,醫院都不是患者的對手。”劉主任解釋說,由于內部管理混亂,醫院在多數醫療糾紛中處于不利地位,不得不吞下管理混亂的惡果。
從法律實務來看,醫療糾紛的關鍵環節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醫療技術鑒定委員會,“兩個基本點”是指病歷保存和醫療告知。“大多數醫院都沒有把握好這三個環節。缺少完善的病歷保管機制,病歷書寫不規范,這些都是醫院敗訴的直接原因”,劉主任說。
近年來,“醫鬧”活躍在醫療糾紛的舞臺上,成為醫療糾紛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因為他們瞅準了醫院的管理軟肋。“醫鬧”們以正常的醫療糾紛為契機擾亂醫院工作秩序,幫助患者索要巨額賠償,并乘機向患者索要“勞務費”。劉主任評價說:“多數院長還沒有學會應對醫鬧,學會保護醫院的合法權益。”
Benny Davidson博士說,“以色列擁有先進的醫療保障體系,醫療保障覆蓋率達到100%。先進的醫療保障體系需要院長具有優秀的管理能力,以色列的院長除了必須具有五年以上的醫療經驗外,還須具有商業管理或健康管理專業的碩士學位,希望中國的院長們多學習管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