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誰動了癌細胞的反骨 英雙胞胎解開血疑 【?2008-03-07 發布?】 臨床報道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在中國風靡一時,身患白血病的美麗姑娘幸子(山口百惠飾)最終躺在丈夫懷中離去的情景,曾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20多年過去了,當年被視為“不治之癥”的白血病已經有了治愈希望。據英國《獨立報》1月18日報道,多國科學家最近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中國科學家洪登禮為第一作者),宣布從一對英國雙胞胎姐妹身上成功分離出了“前白血病干細胞”。這一重大發現將對白血病及其他癌癥的治療帶來革命性影響。 發現癌細胞“祖母” 如果不是可惡的疾病,英國肯特郡布羅姆利市的雙胞胎姐妹奧莉維亞?墨菲和伊莎貝拉?墨菲,將擁有同樣快樂的童年。但奧莉維亞在兩歲時突然患病,醫生為她所作的血液檢查表明,她患的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而伊莎貝拉一直很健康。白血病是英國最常見的兒童癌癥,占所有兒童癌癥病例的1/3,其中又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居多。由于姐妹倆屬同卵雙胞胎,先天基因和后天撫養都幾乎一致,本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但命運卻截然不同,冥冥之中好像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操縱著她們的命運。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作怪呢?對姐妹倆進行基因檢測表明,她們剛出生時就發生了一次基因突變,而奧莉維亞后來又經歷了第二次基因突變,使白血病原形畢露,伊莎貝拉的基因卻沒有再經歷過突變。到底是什么基因位點發生了變異?白血病細胞又來自何方?這些問題都等待著科學家們解答。 科學家們對提取出的姐妹倆血液進行分析,結果有了驚人發現。他們首次發現了一群異常的早期“前白血病干細胞”,該細胞在姐妹倆的體內都存在,而研究證明,白血病干細胞正是從“前白血病干細胞”發展而來。科學家們對提取出來的該細胞進行分析,終于弄清了整個突變過程。 他們發現,兩名女孩的血液中均含有白血病前期細胞,其中少量是干細胞,里面一種分化程度最低的細胞被命名為“前白血病干細胞”,這種變異細胞由兩個基因經過易位融合而成。這個變異過程發生在其中一名女孩的一個細胞里。當時她們還在母體中,無法確定變異究竟發生在誰身上。但由于姐妹倆共有一個胎盤,變異細胞得以散布到兩人血液內。由于伊莎貝拉并未患病,研究人員判斷,基因易位顯然不能自行導致白血病。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每一百名兒童里面會有一人存在基因易位現象,但在基因易位的兒童中,又有約1%會罹患癌癥。 很多人都知道,干細胞是“生命之母”,它可以分化成有特定功能的細胞,人體的所有組織細胞都由此而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白血病干細胞就是“白血病之母”。然而此次發現就顛覆了傳統觀點,即“前白血病干細胞”才是血癌細胞的真正源頭,它可以稱得上是白血病的“祖母”。目前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只能殺死大部分血癌細胞,但不能清除白血病干細胞,更不能殺死前白血病干細胞,這就是白血病容易復發的原因。 誰動了癌細胞的“反骨”? 對生物學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基因突變發生的幾率非常小,而像奧莉維亞這樣連續兩次在相同基因位點發生突變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這對雙胞胎姐妹在2月份就滿5歲了,令人欣慰的是小奧莉維亞已經成功挺過了放療和化療,正在康復之中。但化療也嚴重損害了她的免疫力,她的一只眼睛因受感染而失明了,她的發育情況也明顯慢于伊莎貝拉。 由中國科學家洪登禮、英國薩頓癌癥研究所教授梅爾?格里弗斯及牛津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下屬的分子醫學研究所的塔里奇?恩佛教授組成的專家小組經過認真分析,終于弄清了血癌“祖母”的分布位置并確定了治療方案。洪登禮是湖北黃石市人,曾在武漢同濟醫院從事轉基因調控和治療工作,2003年到牛津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工作,專門研究兒童白血病致病基因TEL-AML1在造血干細胞中所起的作用。洪登禮是這個研究小組的首席研究人員,參與研究的還有來自英國、日本和意大利的11位科學家。目前他們采用多種療法相結合,殺死了奧莉維亞體內的大部分前白血病干細胞。至于伊莎貝拉,據研究人員估計,她罹患癌癥的幾率不到1/10,到14歲時她體內的所有的白細胞干細胞應該會自然死亡。 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母親薩莎目前最關注的是,究竟什么因素讓奧莉維亞體內的癌癥“祖母”開始做惡?因為這對防止在伊莎貝拉身上發生同樣的悲劇非常重要。目前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這次變異可能始于單個細胞,原因應該是感染。自發生第一次基因突變后,前白血病干細胞的“反骨”就已形成。只不過沒有形成“揭竿而起”的條件,“祖母”一直不敢妄動。但發生在奧莉維亞身上的事實表明,某種特殊的擾動會解開阻止癌細胞發威的枷鎖。那么,究竟是誰惹怒了“祖母”呢? 科學家們仔細詢問了她們的母親薩莎,結果找出了一些可能的致癌因素。由于薩莎及其丈夫都沒有發生類似的基因突變,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成長環境及生活習慣有可能是致癌因素。例如,薩莎在孕期仍偶爾吸煙并在輻射量大的電腦前工作,兩姐妹出生后伊莎貝拉比較安靜,而好動的奧莉維亞則經常接觸一些揮發性較大的涂料,這些因素都可能觸動“祖母”憤怒的神經。 基因療法或成癌癥“終結者” 既然找到了導致白血病的罪魁禍首,科學家們能否拿出阻止“血疑”悲劇重演的全新療法呢?治療白血病的現有療法主要是化療和放療,但這兩種療法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禍及體內正常細胞,副作用大且容易復發,“治愈”根本無從談起。《泰晤士報》曾作出統計,每年約有1~2%的白血病患兒死于化療。而根據目前的治療經驗,受過無數次放療和化療的血癌“祖母”同樣難以對付。怎么辦呢?科學家們想到了基因療法。 基因療法是將正常基因植入選定的細胞,以代替病人細胞中的遺傳缺陷基因,或關閉、抑制有異常表現的基因,達到治病的目的。由于研究人員已弄清了兩次基因突變的順序及位點,這為實施這一全新療法奠定了基礎。 奧莉維亞和伊莎貝拉還在母親子宮內發育時,就經歷了一次基因突變,其特定染色體斷裂移位形成TEL-AML1基因。這時她們的基因排列就成了離白血病只有一步之遙的“準死亡序列”,她倆體內的“前白血病干細胞”由此而生。奧莉維亞兩歲時遭遇另一次基因突變,正常的TEL基因丟失,她因此患上白血病。而厄運沒有降臨在伊莎貝拉頭上,她到現在還非常健康。 據格里弗斯教授介紹,他們正在考慮的是一種“基因沉默”療法。這種療法是通過操縱一種高特異性基因表達小分子miRNA抑制干細胞內基因的異常表現。2007年12月,在位于美國紐約長島的冷泉港實驗室,沃森生物科學學院等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操縱miRNA,成功地在小鼠乳腺組織中篩選并抑制了干細胞狀細胞。而現在科學家們期待的是通過這種能改變生命密碼的小分子抑制TEL-AML1基因的表達,從源頭上阻止白血病發生。 在施瓦辛格主演的著名科幻電影《終結者1》里,電腦系統“天網”為了打敗人類,派遣機器人穿越時空去殺死未來人類領袖的母親。而有了“癌癥前干細胞”的理論武器,科學家們只要能在癌癥“祖母”階段就致其于死地,患者便全無后顧之憂了。格里弗斯也表示,其他惡性腫瘤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等,都有可能經歷前期干細胞分化階段,因此研制對付癌癥“祖母”的藥物意義非常重大。 /**/
更多關于 癌細胞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