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醫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為牽頭單位,全國共28家醫療和疾病控制機構參與的國家“十五”攻關心血管病相關課題研究2004年1月上旬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建立了便于臨床應用,根據綜合危險因素水平預測國人在未來5年、10年和15年冠心病及腦卒中發病危險的最優模型,并以該模型為依據,開發出直接計算工具及簡化量表,使抽象的“發病危險”理論轉換為形象具體、人人可操作的測量指標。
據該課題組負責人,北京阜外醫院教授武陽豐介紹,該研究以中美心肺血管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20年的隨訪資料為基礎,在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支持下,通過“六五”至“九五”連續隨訪17年得到了大量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前瞻性隊列資料,并以此建立了根據年齡、性別、血壓、血脂、血糖、體重指數、吸煙及飲酒等危險因素水平預測未來5年、10年和15年冠心病及腦卒中發病危險的最優模型,同時開發出與之相應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評估冠心病及腦卒中綜合危險度的直接計算工具(專用PDA)和廉價易用的簡化量表,研究成果使醫務人員在臨床實踐中能夠方便地檢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從而給予提前和及時的指導和預防。在建立最優預測模型的基礎上,課題組還參照國外經驗,制訂了適合中國人群的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控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