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癥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后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于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并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于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藥物治療
對于大多數骨關節炎病人,輕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通過服用止痛藥物控制。這些藥物主要包括各種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s),如選擇性COX-2抑制劑(萘丁美酮、依托度酸等)以及中樞性止痛藥物如鹽酸曲馬多等。在藥物治療中必須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藥物的消化道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還有藥物會引起血小板凝集抑制等副作用。
臨床上還經常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治療骨關節炎,這兩種藥物可以抑制損傷細胞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產生,增強關節軟骨對營養的吸收,維持關節的韌性和彈性。但這些作用顯效慢,且由于缺乏完善的臨床實驗數據和證據,目前還不能成為治療骨關節炎確實有效的藥物。
三、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癥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藥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癥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并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癥狀十分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后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于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于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并發癥,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并發癥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于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并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骨關節炎的治療任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十分艱巨,這不但要求臨床醫生的不懈追求,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奮發有為,我們一定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使我國在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