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治療是上世紀末肝癌治療領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新世紀肝癌臨床治療的發展趨勢,它具有療效確切、方式簡單、患者輕松的特點。這項技術雖已被廣大臨床醫師所接受,但患者的接受程度還遠遠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項技術的推廣。
局部治療是否指只治療腫瘤的局部?與手術切除相比,這種療法效果是不是要大打折扣?這些都是肝癌患者最常產生的疑慮。其實,這是患者對此治療方法的誤解。
局部治療大概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說只針對癌灶進行局部治療,對正常肝臟組織影響不大,不像手術或介入栓塞治療,對癌灶治療的同時,對肝臟功能也有較大的影響;二是指在實施局部治療的過程中,基本不進行對全身有直接影響的操作或用藥,如全身麻醉等。
之所以能對肝癌進行局部治療,這首先得益于肝臟理想的位置。肝臟位于右上腹部,大頭朝外,右肋部的一大片皮膚與肝臟只是“一墻之隔”。這樣的位置,使得醫生通過穿刺的方式能夠很容易地進到肝臟。當然,光有理想的位置還不夠,兩項里程碑式的診療技術孕育了肝癌局部治療的概念,那就是早期診斷技術的出現和超聲技術的應用。前者讓人們有能力發現小肝癌,后者能夠幫助醫生對肝癌病灶進行較準確的定位,就如同醫生長了一雙透視眼。
肝癌局部治療的手段多種多樣,例如,受到酒精能讓蛋白質凝固、壞死的啟發,醫生發明了肝癌的無水酒精注射治療方法;再如,人們發現熱能夠殺死癌細胞后,又發明了射頻治療技術,讓腫瘤“熱”死;還有一些醫生正在嘗試著用沸水把肝癌“燙”死;另有人發明了冷凍治療肝癌的方法。
射頻消融是肝癌局部治療的代表作。實施這項技術,醫生只需要在患者不足一分錢硬幣大小的皮膚上進行麻醉,將射頻針經皮膚穿刺入肝臟癌灶組織內,傘狀展開9根細電極“鎖定”腫瘤,通過射頻電流使腫瘤組織中的離子產生振蕩發熱,局部溫度最高可達120℃,從而達到凝固損毀腫瘤的目的。整個治療過程在計算機控制下進行,只需20分鐘左右即可消融直徑5厘米以下的癌灶,多次重疊消融可治療更大的腫瘤。術后患者的皮膚穿刺處只需貼一塊創可貼,患者在接受治療后2~6小時即可自由活動。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能夠輕輕松松地接受射頻消融治療。生長在肝臟中央部分的小肝癌,因肝硬化程度重不適合手術切除的肝癌,射頻治療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