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記者 王丹
“我從事這個行業都好多年了,但現在,這個行業讓我越來越看不懂了。”一家大型醫療器械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近日對記者抱怨說。據他的預測,今年CT、核磁共振(MRI)等大型設備市場很可能不但不會增長,反而會有所萎縮。
時值盛夏,大型醫療設備的生產、經銷商們卻普遍感到徹骨的寒意。
政策吹來“寒風”
2005年發布實施的兩項政策,對大型醫療設備市場的影響正逐漸顯現出來。
2005年3月1日起,衛生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共同頒布的《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將大型醫療設備分為甲、乙兩類,購置需要經過省衛生廳或國家衛生部嚴格審批。
而2005年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和衛生部辦公廳共同印發《關于制定和調整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從嚴核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配置的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要按照“彌補合理成本、不盈利”的原則制定和調整。
在目前“看病難”、“看病貴”呼聲很響的背景下,CT、MRI等大型檢查設備被認為受利益的驅動,存在配置過濫,誘導相當比例不必要檢查。因此,要從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獲得配置證是非常艱難的。有消息稱,北方某省在該省未來3年的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規劃中確定, 3年內將不增加1臺CT,不增加1臺MRI!
關于大型設備的檢查價格,發改委、衛生部的意見中要求調整要經過成本測算等,雖然測算結果還沒有出來,但已經有部分省市聞風而降。浙江省宣布降幅達到近50%;江蘇省公布的新的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收費標準,單次頭顱CT檢查收費由原來的290元銳減至150元,降幅接近50%;北京原擬降價30%的,但由于各方反應強烈,降價政策未能按原計劃出臺。
大幅的降價使醫院放射科陷于虧損,南京一家三甲醫院放射科主任告訴記者:“CT、MRI折舊、運行、維護等成本很高,降價幅度這么大我們就虧損了。但為了維持醫療水平,虧了也要做。”但中小醫院想法更加現實,不再做CT/MRI檢查,直接把病人轉給大醫院了。降價政策嚴重打擊了中小醫院購買CT、MRI的積極性。
多了還是少了?
兩項政策的出臺,是為了遏制醫療機構在利益驅動下,盲目購進或更新大型醫用設備,導致部分醫院因競購設備而誘發的需求假象。同時,也是為了解決“看病貴”問題。但是,大型設備配置零增長是否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和醫療服務的需求?大型設備的配置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外人士普遍認為,3年規劃0增長的做法過于極端,矯枉過正。大型設備的配置并不是絕對的多了,關鍵是配置不合理。
通用電氣(GE)(中國)醫療集團全球副總裁、醫療集團總裁陳治博士指出:“應理性評估‘大型醫療設備’的區域規劃和數量,中國大陸設備擁有率仍然偏低。”。他認為大型醫療設備并非造成中國看病貴的直接原因。
陳治博士介紹說,大型的醫療設備本身分很多檔次,普及大型設備不等同于貴的設備,中國大陸現有的CT等大型醫療設備擁有率仍然偏低,裝機技術水平也偏低。根據經合組織公布的數據,每百萬人口,美國的CT擁有數為34臺,MRI為25臺;日本相應為93臺和35臺,土耳其為7.3臺和3臺,捷克為12.6臺和2.4臺。中國大陸目前沒有系統的調查統計數據,但專家估計分別只有4.5臺和0.7臺。從裝機質量看,日本的設備以普及型、中檔設備居多,美國則有60%左右是高檔設備,中國大陸有80%屬于普及型。因此,相比較這些國家而言,中國的擁有率還是很有限的,而且這些設備在中國的分布也并不均勻。
北京大學衛生經濟與管理系主任、北大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教授認為,CT等大型設備的配置很難說是多了還是不夠,因為沒有系統、實證的研究數據來說明問題。他認為關鍵是分布不合理,大城市、大醫院配置過多,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則不夠。
對于日前媒體報道CT等大型設備使用率不到40%的報道,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醫院的放射科。二甲醫院北京市石景山醫院目前只有1臺CT,平均每天做40個病人,使用率達到80%。該院放射科人員告訴記者,北京地區的CT機基本沒有閑置的,特別是大型公立醫院,老百姓很認可,外地病人很多,使用率都比較高。南京東南大學附屬醫院的MRI平均每天要做超過50個病人,遠高于美國每天做十幾個病人的使用率。根據簡柏特(大連)有限公司2006年5月對全國200家醫院的調查結果,CT使用率平均超過60%,三級醫院更高,不少三甲醫院超過100%。該公司的調查還顯示,CT檢查陽性率達到70%,MRI檢查陽性率達到80%。
應該說,部分地區、部分醫院大型設備的配置確實存在過多,存在設備閑置的情況,但有的地區配置明顯不夠,有的醫院設備高負荷運轉。關鍵的是如何使配置均衡、科學。
配置規劃需要理性評估
劉國恩教授認為,大型設備的配置要根據需求,以自然調節為主,政府調節為輔,應遵循衛生體制改革總的原則。他認為在沒有實證數據的情況下談論配置多了還是少了都不科學,問題的根本是要形成配置的市場機制。如果不能形成醫院之間公平競爭的環境,配置醫療設備就會成為腐敗和權利尋租的溫床。只有形成公平競爭的醫療環境,醫院才會有意識地節約資源,自覺地合理配備高新設備。為此,他呼吁在醫療體制中更多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政府應在監管和制度設計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應過多介入具體的操作環節,過多使用計劃經濟的手段去管理是不合適的。
陳治博士認為,國內部分省市大幅下調大型醫療設備檢查費用,有些省市檢查費用降幅超過50%。實際上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放射科的收占醫院的整體收入的比重持續下降,目前平均為7%左右。而從病人的角度來看,只有5%的病人需要接受放射科診斷設備的檢查。不合理的降價對整個行業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陳治博士認為中國醫療衛生行業當前面臨醫療衛生資源相當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勻;90%的資源集中于疾病的晚期治療階段;用于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醫療衛生資源不夠健全;消費者在醫療觀念方面需要更新;醫療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區域衛生規劃和社區衛生基礎醫療服務的普及剛剛起步;高技術醫療設備的配置和使用有待進一步完善等問題。他認為面對“早期醫療”設備資源尚不健全的現狀,更好地利用好當前的設備資源也很重要。
陳治博士強調對于大型醫療設備的區域規劃和數量要理性評估,要用衛生經濟學的觀點,實事求是的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遵循“規劃總量、調整存量、優化增量、提高質量”四個原則,科學規劃和部署大型醫療設備。